唐太宗第八个儿子,起兵反抗武则天,最终是什么下场?
李贞(627年-688年10月12日),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李贞是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八子,母为燕德妃。虽然是李世民的儿子,但是,李贞的名气显然比不上李承乾、李治、李泰等人。不过,李贞因为起兵反抗武则天,自然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事迹。
李贞(627年-688年10月12日),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李贞是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八子,母为燕德妃。虽然是李世民的儿子,但是,李贞的名气显然比不上李承乾、李治、李泰等人。不过,李贞因为起兵反抗武则天,自然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事迹。
“以信兴国”是中国历史上明君一直的治国之要。唐朝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之一,特别是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时代,历来为史学家所褒扬称颂,也为后代帝王所推崇。这都与唐太宗的开明纳谏和他确立的治国之纲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224年,称雄西亚地区的帕提亚帝国灭亡,继之而起的是萨珊王朝,他们控制着现在的西亚地区,另外还有高加索、中亚西南部、巴基斯坦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萨珊王朝也被称为波斯第二帝国,其统治维持四百余年。到了统治后期,在遭到强敌进犯时,萨珊王朝不断向唐太宗求援,可是
姐妹们!今天必须唠唠历史上最牛的“养生天花板”武则天!人家一口气活到82岁,直接把古代皇帝的寿命纪录甩在身后!要知道,那时候普通人平均就活40多岁,她这寿命简直像开了外挂!你是不是特好奇,这位传奇女帝到底有啥独家秘诀?别急,咱们一层一层揭开她的“长寿密码”!
《管子》此语蕴含深意。做事谨小慎微难成大事,如战国赵括纸上谈兵,过分拘泥兵法细节,不敢灵活应变,致长平之战大败。吃东西挑三拣四难养壮身体,为人若总计较得失、畏首畏尾,也难有大成就。我们应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不过分纠结小节,方能在人生路上大步向前,收获成功。
各位老少爷们儿,今儿咱唠点不一样的!您瞅瞅历史书里那些正襟危坐的帝王将相,背地里指不定藏着多少八卦呢!就说这唐太宗李世民,咱都知道他是“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可您猜怎么着?这老小子当年干过一件惊掉人下巴的事——把64岁的表婶萧皇后接进宫里,好生伺候着!这事儿要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对《西游记》印象深刻,“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熟悉的旋律是不是瞬间在脑海中响起?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它始于公元618年,终于907年,历经289年,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军事强大,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均有记载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统治者之一。他以"天可汗"的威名统御四方,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图景,其文治武功被后世奉为帝王楷模。然而,这位以"兼听则明"著称的明君,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时却因一时之失,为百年后的帝国崩塌埋下了伏笔。魏征
朱元璋从乞讨者到皇帝,展现了底层人民的逆袭力量;汉武帝的隐忍与谋略,让汉朝进入盛世;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开启中央集权时代;唐太宗的开明治国理念,使唐朝繁荣昌盛。 他们如何在权力的巅峰保持初心,成为我们探讨的焦点。
唐代第二位皇帝太宗(李世民599-649,626-649在位)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太宗在国家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确切地说,历经国家四百年分裂后,他非形式上而是实质上统一了中国。中国历史上他被认为是中国最伟大的统治者,其“贞观之治”成为其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
襄城公主是唐太宗的长女,在她出生的时候,唐太宗尚未登基,还是秦王。而襄城公主的生母可能只是一位身份低微的侍妾,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其生母的信息。不管其生母的地位如何,襄城公主毕竟是唐太宗的长女,吃喝饮食方面肯定也不会差。襄城公主也很争气,她自小便饱读诗书,而且
两人一边推演,一边记录,竟然将历史的气数,推演到千年之后。而记录下来的这些文字和图画,后人称之为“推背图”。
这段记载讲述了唐初名将李靖因上表请求退休,言辞恳切。唐太宗李世民感慨于李靖的知进退、识大体,不仅批准其退休,更明确表示要将他树立为“一代楷模”,即整个时代的榜样。这一评价,既是对李靖个人品德与功绩的高度认可,也成为后世衡量贤臣良将的重要标准。
众人皆知,隋末是个豪杰涌现的时期,许多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崭露头角、发挥重要作用的文臣武将都在这时登上历史舞台。那时有一位智谋超群的世家子弟,凭借自身才华游刃有余,逐步攀升到宰相之位,离世时还获得了不错的谥号,这个人就是封德彝。然而,他去世十六年后,当年的政治投机
隋唐演义中,秦王李世民纵横驰骋,收伏各路割据势力,为大唐一统天下立下大功,秦王李世民能取得如此伟业,除了一口定唐刀威震四方,礼贤下士汇聚天下英才,还要靠身边三大高手的加持。那么,埋伏在唐太宗身边的三大高手武力值如何?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有人夸他“天可汗”,有人却揪着“6次征高句丽”骂“好大喜功”。可你把这6次行军路线往地图上一摆,再对照当时的东北亚格局,瞬间头皮发麻——这哪是打仗?分明是在给整个东亚“画规矩”!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晨光中,玄武门的城砖上还凝结着夜露。李世民攥紧弓弦的手指微微发白,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当太阳升到太极宫正脊时,要么自己成为皇权更迭的祭品,要么让兄长李建成的鲜血浸透这片宫墙。这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政变,在千年后依然引发着“正当防卫还是权力弑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