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名进士背后的书院传奇
据不完全统计,金溪县历代书院数量多达320余座。这些古代书院遗存,每一座都见证了一段历史,也蕴含着那个年代读书人勤学精进的家国理想。越来越多的书院遗存从历史中走来,以全新面貌彰显新的时代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金溪县历代书院数量多达320余座。这些古代书院遗存,每一座都见证了一段历史,也蕴含着那个年代读书人勤学精进的家国理想。越来越多的书院遗存从历史中走来,以全新面貌彰显新的时代价值。
路隋(775~835) 字南式,阳平冠氏(今冠县)人,唐代穆宗、敬宗、文宗时曾任侍讲学士、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兼太子太保、俭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在相位15年。后被排挤,出任润州刺史、镇海节度史、浙西道观察使
崔咸为官正直,声望极高。他常从早到晚地与宾僚痛饮,醉卧不醒,但是到了半夜,便起身将堆积的公文一一阅览,他的裁决判定无毫厘之差,当时的官吏都把他当为神人。他尤其擅长作诗歌,或风景晴明,花朝月夕,朗吟意惬,必凄怆沾襟,旨趣高奇,令名流们赞叹不已。新唐书收有他的二十
路敬淳(?—697),唐朝贝州临清人(今山东临清)。少有志学,足不履门。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后举为进士,迁崇贤馆学士。奉诏编辑庆邮仪典,又著《姓略》、《衣冠系录》等书。唐初姓谱学,唯敬淳名家,后有撰次者皆本之路氏。
王景明攥着半块冻硬的炊饼缩在破庙墙角,怀里揣着本《论语》,书页早被寒风撕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