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各县古进士(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之多少-东昌府-06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4 14:12 7

摘要:路隋(775~835) 字南式,阳平冠氏(今冠县)人,唐代穆宗、敬宗、文宗时曾任侍讲学士、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兼太子太保、俭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在相位15年。后被排挤,出任润州刺史、镇海节度史、浙西道观察使

唐朝聊城进士-05

路隋(775~835) 字南式,阳平冠氏(今冠县)人,唐代穆宗、敬宗、文宗时曾任侍讲学士、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兼太子太保、俭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在相位15年。后被排挤,出任润州刺史、镇海节度史、浙西道观察使等职。死后赠“大保”,谥号“贞”。

崔钧,字元平,博平人,唐代官员。唐懿宗大中年间进士,任职不详。

崔铢,博平人,唐懿宗大中年间进士,两郡刺史、给事中。

崔扃,博平人,唐代进士,任中书侍郎。

刘从一,观城人,唐代官员。中书侍郎林甫之玄孙也。祖令植,礼部侍郎。父孺之,京兆府少尹。

从一大历年间举进士,大历中宏词,授秘书省校书郎,以调中第,补渭南尉,雅为常衮所推重。及衮为相,迁监察御史。居无何,丁母忧。服除,宰相卢杞荐之,超迁侍御史。居数月,以亲避除刑部员外郎。建中末,普王之为元帅也,迁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为元帅判官。

德宗居奉天,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从幸梁州。

明年六月,改中书侍郎、平章事。岁中,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史。上遇之甚厚,以容身远罪而已,不能有所匡辅。无几,以疾请告,至是,病甚辞位,章疏六上,乃许,除户部尚书。寻卒,年四十四,辍朝三日,赠太子太傅。初,林甫生祥道,麟德初为右相,祥道即从一曾伯祖也。令植从父兄齐贤,弘道初为侍中。自祥道至从一,刘氏凡三相。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路群(?~834) ,唐代大臣。字正夫。冠氏(今冠县)人。路季登之子,大历六年(771)登进士第后,累辟方镇幕僚,入朝为尚书郎,迁左谏议大夫。路群通经术,善为文,登进士第后,又书判拔萃,也屡辟方镇幕僚,入朝为监察御史。穆宗即位后,遣其赴西北军镇犒赏将士,称旨而归,累加兵部郎中。文宗太和二年(828),迁谏议大夫,以本官充侍讲学士。太和四年,进翰林学士。太和五年,拜中书舍人,学士如故。其为人纯正,志行贞洁,虽历居高位,但未尝以势位自矜,虽褐衣之贱亦待之以礼。太和八年病卒。 其弟路庠,子路岳、路岩也均为进士,官居要职。路群《旧唐书》有传。

路庠,路群之弟。进士,任职不详。

路岩,字鲁瞻,路群之子,冠氏(今冠县)人,唐代大中间进士,曾任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等职。 36岁居相位,国家权力落入他与韦保衡手中,“二人势动天下”。后因权位之争与韦保衡交恶,被贬出京城,出任剑南节度使,之后再入京,升迁为中书令,封魏国公,重掌大权。 后被视为有“异图”坐罪。先移任荆南节度使,赴任途中被贬为新州刺史,后又被免官、流放、抄家。至新州,皇帝下诏赐死,并割取喉管验证。

路岳,路群之子,冠氏(今冠县)人,唐懿宗大中年间进士,任职不详。

路单,唐代进士,任职不详。

来源:聚焦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