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变身“第六天魔王”,是在帮天主教毁灭佛教吗?|文史宴
日本战国游戏里经常把织田信长描绘成天主教徒,并且暗示他因而憎恶佛教,其实这是天大的曲解,织田信长的信仰是禅宗,“第六天魔王”是跟武田信玄对骂时愤激之下的自称。
日本战国游戏里经常把织田信长描绘成天主教徒,并且暗示他因而憎恶佛教,其实这是天大的曲解,织田信长的信仰是禅宗,“第六天魔王”是跟武田信玄对骂时愤激之下的自称。
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极其傲慢地让教皇庇护七世亲自为他加冕,以此来让世人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但是在加冕时却拒绝跪在教皇前面让其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
1963年6月3日,越南共和国陆军(南越陆军)部队于顺化市内向街上一群正在举行示威活动的佛教徒和顺化市民洒下红棕色的催泪化学药剂,导致现场有67人皮肤严重起水泡、呼吸道灼伤而必须紧急送医,这次暴力镇压事件被称为顺化化学攻击。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入成都,蜀王府沦为火海。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随难民逃往天全州大川场。在这座邛崃山脉深处的集镇,他们遇到了一群特殊的逃亡者——来自成都平原的天主教徒,其中包括蜀献王后裔及士绅家族。这些人携带《几何原本》译本、拉丁文
在欧洲历史上,天主教廷长期处于权力与信仰的核心地带。它自称以传播上帝福音、弘扬教义为使命,然而,其发展历程中诸多行为备受争议,一些打着宗教旗号的罪恶行径,至今仍被视为历史的黑暗印记。
前一阵儿,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去世,前任教皇的葬礼刚结束不久,天主教世界又选出了新一任教皇,这就是利奥十四世。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天主教世界发生的大事小情其实并不怎么关心,从历史课本上的只言片语中推断,我们更是很难感受到教皇的分量。毕竟在咱们的历史课本中,天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虽然宗教这种神秘主义让人反感,但有一说一,耶稣这个人是值得敬佩的。
他们手握七大圣事的“钥匙”,从主持弥撒到听取告解,甚至能通过一句“我赦免你的罪”让信徒如释重负。
今天天主教构成了美国保守主义的支柱,鲁比奥等拉丁裔天主教徒的政要是共和党的中坚力量。在联邦最高法院里,右派大法官埃米·科尼·巴雷特,以及被MeToo运动围攻过的卡瓦诺,也都有天主教背景,报纸媒体评论“仅占总人口23%的天主教徒占据了67%的最高法院席位”。
在呼和浩特回民区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人潮涌动、车水马龙。在通道南路乾坤金店南侧,原归绥市天主教哲学院的残垣静默伫立,仿佛被时光遗忘的孤岛。这座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古旧建筑,是呼和浩特现存极少的历史遗迹之一,具有保护价值。
在中国,普通公众对“天主教廷”这一概念的认知,多停留在“宗教迷信”的刻板印象中,仿佛这是一个陈旧的中世纪遗留物,神秘、守旧,乃至封闭。但如果把目光放远,就会发现这一印象,与现实差距甚远。
2025年4月26日上午10时,圣伯多禄大教堂外,一群人静静聚集在罗马圣母大殿的台阶上。他们每人手持一朵白玫瑰,在春日阳光下低头默哀,为一位“如父亲般”的人物送上最后的告别。这些悼念者大多并非教会高层或政要,而是社会中被边缘化的群体——贫困者、无家可归者、服刑
从天主教在华传播引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看,绘画艺术是一重要环节,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的改变难以估量。有些西方艺术评论家,往往把中国基督教圣像绘画的历史追溯到利玛窦来华之前,比如Sepp Schüller在《中国基督教艺术史》(Die Geschic
2013年2月28日傍晚,一架直升机载着85岁的本笃十六世飞离梵蒂冈。地面上的方济各仰头目送,手里攥着前任留下的羊皮卷——上面用拉丁文写着“我自愿卸下圣职”。这一刻,全球14亿天主教徒目睹了700年未见的奇观:一位活着的教皇,向另一位活着的教皇交权。
2025年4月21日黎明,方济各最后一次走过圣玛尔大之家的走廊时,褪色的铁十字架在晨光中摇晃着斑驳的影子。这位穿着二手皮鞋的教宗不会想到,他生前亲手废除的吻足礼,此刻竟被巴西贫民窟的流浪汉自发重演——成千上万人跪在泥泞中亲吻土地,仿佛他赤脚丈量过的苦难大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