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或许您此时已经注意到了本文副标题“明朝三百年变迁史”,细算一下,1368年到1644年,明朝只有276年,哪儿来的三百年呢?熟悉明清历史的在下,显然会认为南明诸政权较之于满清具有更大的意义。公元1662年6月1日,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被弑杀,明朝才真正
副标题:明朝三百年变迁史17-南明往事被满清强行掩盖了三百年,当浮出水面后令人唏嘘不已
(本文共计 22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7 分钟)
或许您此时已经注意到了本文副标题“明朝三百年变迁史”,细算一下,1368年到1644年,明朝只有276年,哪儿来的三百年呢?熟悉明清历史的在下,显然会认为南明诸政权较之于满清具有更大的意义。公元1662年6月1日,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被弑杀,明朝才真正进入历史书册中。
可惜的是,满清这二百余年,对于南明1644年至1662年这十余年的历史,基本上没有任何记录,这里面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当一个群体,自己做尽了亏心事,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提及,否则,存在的合理性甚至是合法性都会受到质疑。好在,还有一群有识之士一直在记录南明这段血泪史,当满清灭亡后,南明的血泪过往才公之于众。
南明故事充满血泪
今日,咱们说一个鲜为人知的的细节,南明的最后三位皇后和一位太子,从人物关系上说,分别是永历帝朱由榔的嫡母孝正太后,生母昭圣太后,嫡妻孝刚匡皇后,以及太子朱慈煊,这四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曾为了赢得天主教廷对于南明的支持,帮助南明抗击清军为目的,而四人纷纷受洗成为天主教徒,甚至还都取了教名。用今天一句容易的理解的话来讲,南明最后三位皇后与一位太子,可是都有英文名的。
碍于篇幅有限,今日,咱们只讲永历帝嫡母孝正太后的故事,毕竟,她当时拥有最高太后礼仪,能够影响永历帝的选择。但是,她的选择,何尝又不是一番苦衷呢?
·朱常瀛继妃,生年存疑
首先,咱们都清楚一个事实,永历帝朱由榔是明朝桂王朱常瀛的儿子,所以是桂王一系。
朱常瀛前后有八个儿子,长子、次子皆早夭,且无史料记录二人名讳,另外第八子朱由荣亦早夭。其次,第五子永兴王朱由榐卒于明末乱军;第六子新田王佚名,亦卒于乱军;第七子江华王佚名,下落不明。所以,真正有希望传袭朱常瀛衣钵的,仅有第三子朱由【木爱】与第四子朱由榔。
事情也恰好是按照这样的脉络发展的,公元1645年,朱常瀛病逝,第三子朱由【木爱】承袭桂王,但是他在1646年以未知原因薨逝于广西,所以最终衣钵给到朱常瀛第四子朱由榔。这位朱由榔,也就是南明最后的皇帝永历帝。
朱由榔并非朱常瀛的嫡子,朱常瀛前后有两位正妻,原配妻子吕氏,于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19年农历七月嫁给朱常瀛成为桂王妃,可惜的是,一个月后,吕氏便薨逝。随即,来自南直隶丹徒县的王氏成为朱常瀛的继妃。而这位王氏,便是今日文章的主角。
而史书对于王氏的生年记录是存疑的,目前最大的可能性,其出生于1594年,如果真如此,则她比桂王朱常瀛还大三岁。
·她心中比谁都清楚
时间轴来到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帝在汀州府被清兵所杀,忠于明朝的大臣丁魁楚、瞿式耜议奉当时的桂王朱由榔为监国。作为桂王太妃的王氏婉拒,她虽然不是朱由榔的亲生母亲,但毫无疑问,她十分了解朱由榔的个性,她讲到:“我儿朱由榔并非拨乱反正之才,为何要以一朝虚号,令人民生灵涂炭?南京弘光帝、福京隆武帝的前事可鉴啊!”当然,《南明史》记载的原文为文言文,在此略作翻译。然后,颇有一番智慧的王氏又向大臣说希望以其他宗室当皇帝。说实话,当时,能够拥有巨大号召力的宗室已经不多了,按照万历帝孙辈中选择为主的原则,朱由榔的确是不二人选。
南明历史确实让人肝疼
最终在大臣再三请求下,王太妃终于接受朱由榔监国,后来称帝,改年号为永历。
永历帝即位后,尊这位嫡母王氏为慈圣皇太后,史称王太后。王太后慈祥懂大体,也习文,善于判决,永历帝也尊重其决定。后永历帝至肇庆,加王太后尊号为宁圣慈肃皇太后。封王太后弟王国玺为武清伯。
其实在南明这段时间里,追尊的帝后其实数量众多,但是王太后为何会被单独提及呢?一切还要与那封已读不回的信件有关。
·那封已读不回的信件
永历四年十月十一日,是为公元1650年的初冬时节,王太后致书教宗依诺增爵十世,争取西方天主教支持南明政权。
当然,王太后不会拉丁语,她无法直接书写,当时南明朝廷十分倚重的一位传教士卜弥格充当传声筒。这位卜弥格,本名Michał Piotr Boym,按照现在的习惯会翻译为:米歇尔·彼得·博伊姆。他其实出生于于乌克兰的利沃夫,该地当时属于波兰。南明弘光元年,也即是公元1645年,卜弥格来华。上一段提到的永历四年十月,作为南明永历皇帝的使者,他与南明官员郑安德列一起出使罗马教廷和西欧列国,争取西方天主教支持南明政权。咱们还是先给结果,卜弥格一行未能获得任何结果。
当时,作为德高望重存在的王太后,她便口述出诉求,由卜弥格翻译成拉丁语,希望将信件呈递给当时的教宗依诺增爵十世。当然,体现自己诚意的最好方式,王太后心知肚明,受洗后王太后还给自己取了教名-Helena,按照现在的习惯会翻译为伊莲娜。
南明历史重见天日
那封已读不回的信件,最后在欧洲起到了什么作用,已经不可查,就如同南明也未能获得天主教廷的支持一样,一切都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永历五年四月,也就是1651年春,王太后在金广西田阳县去世,当年五月葬于南宁,谥号为孝正庄翼敦仁端惠天圣皇太后。满清两百余年时间,刻意回避南明诸位帝后的存在,这位曾经力求得到国际援助的皇太后的事迹在后续被发掘出的史料中也只能寥寥数字,谁又能真正了解她在寄出信件后的渴望呢?历史不能假设,南明消逝后,民众再一次陷入苦难之中两百余年,如今想起,唯有叹息。完。
来源:省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