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你最喜欢谁?
“唐宋八大家”是对唐宋时期八位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这八位“男神”,你们最喜欢谁?[doge] [一]韩愈:逆袭大师,百代文宗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唐宋八大家”是对唐宋时期八位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这八位“男神”,你们最喜欢谁?[doge] [一]韩愈:逆袭大师,百代文宗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元和十四年冬,当死神降临时,柳州刺史柳宗元正赤脚站在衙门后院奋力掘一口新井。此时的他何曾料到,自己托付刘禹锡的信件已在路上。信中写尽对两个稚子的牵挂,却只字未提自己咳血的沉疴。
公元 793 年,长安城春闱放榜,21 岁的柳宗元和 22 岁的刘禹锡同时高中进士。两个出身完全不同的青年才俊,在雁塔题名时或许不会想到,他们两人的这场相遇将开启中国历史上最荡气回肠的文人友谊。
5月17日上午,大连大学文学院教授、大连市老干部大学客座教授单泽润先生莅临白云书院,作“天与人交相胜——柳宗元的思想脉络及其文学造诣”主题讲座,共有百余名读者参加。
在韩愈的诗歌中,我非常喜欢《山石》,尤其是前几句:“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诗歌格调松弛、通俗,又把“大”“肥”这样庸俗的字化腐朽为神奇,令人生出一些快意。寥寥数语,暮色中古寺的场景在读者眼前徐徐铺展开来。这本是美感很
元和十年的暮春,长安朱雀大街的柳絮像一场未停的雪,扑在柳宗元的青衫上。他刚从承天门回来,腰间的鱼袋还未暖热,新的贬谪诏书已攥在掌心,墨迹在宣纸上洇出冷意 —— 柳州刺史。
“刘柳”的缘分始于贞元九年(793),那一年,21岁的柳宗元与年长一岁的刘禹锡同登进士榜,这一点与“元白”类似,元稹和白居易也是同年同榜进士,只不过“元白”是贞元十六年(800)的进士。
他是唐朝的“丧系”顶流,仅用十个字,就将孤独写出了顶级美感。他出身公务员世家,却一路被贬,人生境遇急转直下 。有人称他为“寂寞小王子”,十年独钓寒江雪;也有人调侃他是“被迫营业的旅行博主”,因为他的写景文章篇篇都充满了令人动容的破碎感。他便是王者开局,之后却一
进士及第后不久,刘、柳先后经历父丧,直至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转任京兆府蓝田尉,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同在京兆尹韦夏卿手下当幕僚,得以重聚。本就相熟的二人朝夕相处,常在一处研习古文和书法。两年后,他们又同时调往御史台,受到太子(后来的唐顺宗李诵)
身为父母,在有意无意中总把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由于“这山看到那山高”心理作祟,总觉得孩子是别人家的乖。于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词悄然发生了语义增值,既是对人家孩子的充分肯定,也被赋予了优秀孩子的潜在含义。
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起笔不凡,笔势突兀。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高远广阔碧蓝天空的背景,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
日前,一场主题为“唐诗宋词中的深情厚谊”的讲座在南山图书馆举行。主讲人深圳市文联副主席王国猛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洞察,引领听众穿越千年时光,走进唐宋诗人的内心世界。讲座不仅解读了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故事,更唤起了听众对人类美好情感的深刻共鸣—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即位,为顺宗。时李诵已经中风失语,无法打理朝政,因此制诰大权便落在了宠妃牛美人和原太子侍读王叔文手中。
《封建论》是柳宗元的政治论文,主张郡县制优于分封制,认为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郡县制更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文章通过周、秦、汉、唐四代史实分析,指出制度演变由客观形势决定,非圣人意志。针对中唐藩镇割据现实,批判复古思潮,强调郡县制是历史必然,具有维护统一、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