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问,北大好还是清华好?
其实,这两所学校各有所长,难分伯仲。北大在文科和理科领域优势显著,而清华则在工科方面实力强劲。这里所说的“更好更强”,都是顶尖级别的卓越,是在学术巅峰的并驾齐驱。实际上,北大的工科也不容小觑,清华的文理科同样十分出色。北京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有着独特而强大
其实,这两所学校各有所长,难分伯仲。北大在文科和理科领域优势显著,而清华则在工科方面实力强劲。这里所说的“更好更强”,都是顶尖级别的卓越,是在学术巅峰的并驾齐驱。实际上,北大的工科也不容小觑,清华的文理科同样十分出色。北京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有着独特而强大
那些在草稿纸上反复推敲的句子,终将成为时光胶囊里的钻石。再回首,是一串充满酸甜苦辣的昨天:课堂上的争论、球场上的奔跑、烛光中的歌唱。拍毕业照三秒的时间,却定格了三年的时光。
7月间,刘树屏因事请假,聘请蔡元培代理校长一月。蔡元培在澄衷期间,协助校长规划课程、厘定学制、审定教材,时间虽短,却颇有贡献。其中最有影响的,当为参编并审定《字课图说》。《蔡元培日记》记载:1901年8月19日,蔡元培“识别澄衷蒙学堂所编《字课图说》竟”,第二
张雪峰一次次在为他的出位言论(文科都是服务业,新闻学不能报,女孩子学金融只能做前台……等等)道歉,
1879年,绍兴城的街头,有个男孩每天清晨走在石板巷上,他的书箱是旧的,鞋子也磨出了洞,父亲去世三年,家里已经卖了三间屋子。
作为一个60后,上学的时候课本中接触过鲁迅的文章,看过他的一些散文,感觉到很痛快,语言尖锐,内容都是揭露封建社会的陋习特别会骂人。感觉到鲁迅很有斗争的精神,退休以后没有事情干,找了几本民国历史方面的书读,有蔡元培传记,胡适先生传记,周作人传记,章太炎传记。通过
作为亚太地区开发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奖项之一,ULI亚太区卓越奖(ULI Asia Pacific Awards for Excellence)于5月28日在香港丽晶酒店举办的2025 ULI亚太区峰会上正式揭晓获奖名单。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凭借“蔡元培广场及孑
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内忧外患之下,整个国家千疮百孔。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绍兴山阴(今越城区)诞生了一位注定要改变中国教育命运的人物——蔡元培。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也曾想要寻找一本读书方法之书,那么这本《古今名人读书法》一定不要错过。
2025年是蔡元培辞世85周年纪念,又恰逢新版《蔡元培全集》在商务印书馆付梓,《全集》的新书发布会也于4月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为此,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特别策划了“启新培元,光耀千秋:蔡元培与商务印书馆”的展览。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为了打破校园原有的迂腐之气,蔡元培大力提倡组成具有积极意义的社团,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很快,北大各具特色的社团纷纷成立,追求新知、探讨学问、全面发展的风气遍及北大各个角落。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儿童概念尚未深入人心。彼时孩童夭折率高企,贫困家庭子女被迫成为童工,教育家程太和在记录中痛陈:“民智未开,社会上每每对于儿童教养视为无足轻重的事。”
1917年的北平,一位戴圆框眼镜、看似温和的浙江人揣着斧头走进北大红楼。
去年秋冬,很想为北大老校长蒋梦麟(1886-1964)写篇短文,纪念其逝世五十周年;后因杂事繁多,忙别的去了。这学期在北大讲选修课,专设一章“何为大学—蔡元培与蒋梦麟”,略表心意。课讲完了,意犹未尽,干脆引申开去,撰成此文。
在人生中,生气见人品,低谷见格局。情绪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人在愤怒时的反应,常常暴露了他到底是怎样的人。有的人怒火冲天,言语激烈,不计后果;也有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把愤怒转化为智慧,不与人计较。情绪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的内心世界。
今天是五四运动102周年,国学君为大家精选了102条经典语录,让我们重温五四精神。
正值隆冬,凛冽的寒风将昔日街头喧闹的人群刮得无影无踪,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早已枝叶凋零,只有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颤动。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
一封封家书,纸短情长,翻开泛黄的信笺,便走进历史的长河。5月13日,13位爱心人士向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捐赠了2700余封家书,以及多件老照片原件、多封名人明信片复制件等。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介绍,截至目前,博物馆收藏了8万多封家书,其中九成为普
20世纪的中国,政治腐败,列强瓜分中国,仁人志士风起云涌,反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黄炎培从外祖父那里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心中播下了爱国救国的种子。早年的他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积极参加革命、为推动中国民主进程奔走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