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间,刘树屏因事请假,聘请蔡元培代理校长一月。蔡元培在澄衷期间,协助校长规划课程、厘定学制、审定教材,时间虽短,却颇有贡献。其中最有影响的,当为参编并审定《字课图说》。《蔡元培日记》记载:1901年8月19日,蔡元培“识别澄衷蒙学堂所编《字课图说》竟”,第二
1901年3月19日,是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日子,蔡元培在张元济的陪同下,走进了位于虹口东南隅、黄浦江畔的澄衷学堂,造访时任校长的刘树屏。
△澄衷学堂校门
三位昔日翰林院同事相见甚欢,分外亲切。澄衷蒙学堂建校伊始,百端待举,蔡元培此番来校,就是受刘树屏之邀,襄理校务,编审教材。
△蔡元培
7月间,刘树屏因事请假,聘请蔡元培代理校长一月。蔡元培在澄衷期间,协助校长规划课程、厘定学制、审定教材,时间虽短,却颇有贡献。其中最有影响的,当为参编并审定《字课图说》。《蔡元培日记》记载:1901年8月19日,蔡元培“识别澄衷蒙学堂所编《字课图说》竟”,第二天即“致章一山书,送《字课图说》,并还《文通》”。日记中的“识别”二字应是审读校对之意,说明《字课图说》最后由他校勘考订,主审定稿。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在澄衷蒙学堂短暂的日子里,蔡元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蔡元培虽为翰林出身,但崇尚新学,思想超拔,且平易近人,善待学生。澄衷蒙学堂的早期学生项雄霄在《六十年前的上海澄衷学校》一文中写道:“蔡先生和易可亲,与刘葆良的官僚封建气大不同。因此大家对蔡先生另有一种尊敬。”
1901年8月,蔡元培离开澄衷赴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任教时,叶澄衷的灵寝即将移葬其家乡宁波镇海。蔡元培十分推崇叶公“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的远见卓识,仰慕叶公诚朴守信、乐善好施的高尚人格,慨然为叶公撰写墓志铭。他在文中追述叶公一生行宜,称赞叶公为“卓尔不群”的“贤豪”,“富教两界皆自君始”,表达了对叶公的敬仰之情。
△澄衷学堂操场
1902年,蔡元培等人发起“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每周在张园进行演讲,宣扬革命,澄衷时有师生前往聆听演讲,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澄衷教师白毓昆、蔡元康后来就是在蔡元培的鼓动、感召下,加入了光复会、同盟会,积极投身反清民主革命活动。项雄霄回忆,蔡元康、寿孝天等教师“常在教课和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讲革命。所以推溯澄衷学生的思想转变,可以说是从蔡先生始”。澄衷后来有白毓昆、何友谅、史宵雯等多名校友投身于革命洪流,慷慨赴义,奋勇牺牲,与蔡元培思想及人格的影响可能不无关系。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历任民国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澄衷的感情,不因岁月的流逝、地位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他仍然关注澄衷的发展,与澄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曾于1926年12月5日、1929年12月14日、1933年4月16日三次回到澄衷,给澄衷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9年,是蔡元培病逝的前一年,蔡元培此时滞留香港,为国事所忧,疾病缠身。但他依然牵挂着澄衷的发展,这一年4月,他拖着病弱的身躯,为澄衷学堂创办三十八周年纪念刊题写封面:“立校三十八周年纪念——两年来之澄衷”,其字笔锋奇崛,拙中藏巧,一如他温润平和中包裹着的峻峭刚毅的性格,给澄衷师生留下了最后的珍贵的回忆。
来源:上海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