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的月光会唱歌》
旋钮转动时,老收音机发出齿轮咬合般的"咔嗒"声。李亚的手指悬停在1972年那格,雪花屏里突然钻出苏瑶的声音,她哼着《回忆总想哭》,尾音带着海蛎壳磨过砂纸般的颤音。那是三年前的夏天录的,海风正掀动她薄荷绿的裙摆。
旋钮转动时,老收音机发出齿轮咬合般的"咔嗒"声。李亚的手指悬停在1972年那格,雪花屏里突然钻出苏瑶的声音,她哼着《回忆总想哭》,尾音带着海蛎壳磨过砂纸般的颤音。那是三年前的夏天录的,海风正掀动她薄荷绿的裙摆。
老式自行车的铃铛声穿透夏日的蝉鸣,车后座驮着个刷白漆的泡沫箱,棉絮里裹着冰凉的玻璃纸。穿的确良衬衫的卖冰人不用吆喝,巷子里的木门便次第洞开,攥着汗津津的硬币追出来的孩子,总能在揭开棉被的刹那看见彩虹——赤豆冰棍染红了舌尖,盐水棒冰在铝饭盒里慢慢化开晶莹的涟漪。
可俗话讲物以稀为贵,随着这些被时代淘汰的“老物件”彻底停产,这些堆在家里毫无用处的东西,身价一下子就上来了,摇身一变,成了价值不菲的收藏品。
昨天下午,院子里晾着的一条裤子被风吹落在地上,我弯腰去捡的时候腰一下子就闪了。六十八岁的身体,确实不如从前了。儿子和儿媳都劝我搬去城里跟他们一起住,可我舍不得这个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
我正巧路过他家那座青砖房,看见李家三兄弟站在屋檐下,肩并肩,却像三个互不相识的人。大哥目光沉沉地盯着雨滴,二哥掸着打湿的裤脚,老三拿着手机翻来覆去。谁也没看谁一眼。
香港庙街的夜市总在黄昏苏醒。卖牛杂的阿婆把收音机旋钮拧到最大声,《灰色轨迹》的贝斯声便混着咖喱鱼蛋的蒸汽升腾。对面贴膜摊的00后小哥跟着节奏晃头,他不知道这首32年前的老歌,正以320kbps的比特率穿梭在5G信号里,轻轻叩击着新时代的耳膜。
北京工体演唱会外,50岁的大叔举着邓丽君海报等黄牛票,旁边00后少女戴着周杰伦应援头箍——这两代人的青春BGM竟神奇共鸣。
大家好,今天继续来看这一台索尼的Ka7es卡座。昨天晚上把电气部分做了一下相应的调整,调整主要分好几个步骤:显示电平、播放电平、录音电平以及124类带的偏磁。Ka系列的机器显示电平的调整和三个5、三个3调整是有一些差别的。
这次仅介绍最实用的“基础一类带”,也就是烧友的日常口粮,本文点赞评论超一千,我就继续介绍“中高端一类带”。
那个暑假他做了家教的钱还没够还上所有人的钱,他就又破产了。其实在大二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如果想爱一个人,没有一定的资本是不行的。我和莹逛街的时候我就深深被她刺激到了。她经常要拉我去一个饭店吃饭,我说太贵,她就咬牙切齿地对我说,“我请!”。
大年初三,我来给大家拜个晚年啦!今年是蛇年,打开电视,各个地方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都热闹非凡,其中有不少与蛇相关的节目,而被关注喜爱的节目之一,属那个关于《白蛇传》的经典桥段。
无情的雨,无情的你。曾经想起在这样的夜里,依然清晰雨中的我和你。从没忘记分手时的心情,雨中的你不再感到熟悉。一起淋雨,轻轻把我打醒,让我的泪和雨水一样冰。无情的你,你不再怀念过去,让我的情也从此被否定。什么原因让我俩在一起,过去的你我不想再提起。不再牢记我和你
提起录音带这个词,相信很多80、90后应该还有印象,2000年左右,华语乐坛正值巅峰期,当时一位顶流的歌手,一年卖出几百万张唱片并不稀奇,而对于喜欢歌手的粉丝来说,最大的支持就是去店里购买录音带和CD
“无情的雨”封面上这支电吉他,不细看会以为是fender品牌strat款,但仔细看琴头后,从logo上能看出,这是日产品牌fernandes。fernandes的前身是成立于60年代的齐藤乐器制造所,这个公司的起步阶段主要以销售古典吉他为主,70年代改名fer
在半个世纪之前,录影带(VHS)曾经作为主流的影像记录媒介,广泛运用于商业作品与家庭之间。不过时至今日,许多年轻人已经连录影带是什么都没看过,即便家中还有保留录影带,也因为没有播放器,而只能放着积灰尘了。然而即便放着不动,录影带内的磁带依然会持续劣化。据说到了
近日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音著协发布了一则公告,因未经音著协许可,酷狗音乐使用音著协管理的作品,严重侵害了其合法权益,音注协多次诉讼,最终一审判决酷狗音乐构成对音著协音乐管理的涉案歌曲的侵权,判处酷狗音乐赔偿22万元的经济损失。
是不是总觉得家里的电视大屏除了追剧看电影,还差点意思?今天就来给大家解锁一个超酷的玩法,用当贝酷狗音乐在电视上打造氛围感拉满的歌词墙,让你在家也能尽情欢唱,享受KTV般的快乐!
可即使如此,有时候我们也会偶尔怀念那个不发达的时代,特别是在彩色电视机尚未普及的年代, 有一款收音机以其独特的三合一功能,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娱乐体验。
记得自己拥有第一台磁带音响是八十年代那会了,那是一台单卡单声道的小机器,虽然是单声道,但当时也视如珍宝,下班后的惬意享受就是它了,这个不大的音响匣子,一度为之痴迷,每到发工资了,就去商店买盒正版磁带,是太平洋影音公司的,但大部分也只能买翻录的,那会的大街小巷,
说起磁带黑胶大家并不陌生它们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音乐生活这种音源,大家用的好好的也觉得这种方式很好还觉得这可能就是以后的音源。然而1982年 CD出现了我们的音源彻底改变了人们开始玩起了CD似乎不再用磁带黑胶了好像CD这种音源一下子要取代磁带黑胶了音响的世界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