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外交压力”或迫使日本央行更快加息
据市场分析,美国财长贝森特周三对日本央行政策的评论很可能会促使日本央行比预想更早加息。他表示,日本央行在应对通胀风险方面“落后”,并且很可能再次加息。除了他以外,日本执政党中坚分子、甚至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的部分成员,都已呼吁央行尽早加息。不过,以日本央行行长植
据市场分析,美国财长贝森特周三对日本央行政策的评论很可能会促使日本央行比预想更早加息。他表示,日本央行在应对通胀风险方面“落后”,并且很可能再次加息。除了他以外,日本执政党中坚分子、甚至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的部分成员,都已呼吁央行尽早加息。不过,以日本央行行长植
上台刚刚两个多月,韩国总统李在明已经用一连串密集的外交动作告诉世界,他并不是那种会在任期前期慢慢试探、谨慎布局的领导人。他的外交节奏是快的,方向是明确的,立场是锋利的,一切都围绕一个关键词:国家利益。有人称之为“实用外交”,但在中美博弈的夹缝里,这更像是一场高
一个国家在他国领土上公开喊出“要毁灭半个世界”,是怎样的场景?8月11日,巴基斯坦陆军元帅穆尼尔在访问美国期间,面对120多位美籍巴基斯坦精英,直接向印度发出核威胁。这不是电影台词,而是发生在佛罗里达的现实。
2024年2月,他接受巴西环球报采访,直接点明俄罗斯对华盛顿那边没啥期望,因为美国两党都把俄罗斯当成对手,即便特朗普上台,也不会轻易改变反俄路线。
先来说说白宫的态度转变。一周前,美国政府还在就某些问题和俄罗斯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沟通渠道,至少在公开表态上,没有过于激进的言论。然而,仅仅一个周末后,白宫却像是换了张脸。对俄政策的措辞变得强硬起来,那些以往藏着掖着的批评和指责,如今毫无保留地抛向俄罗斯。
法庭内外的空气都是凝固的。一项“叛国罪”的指控压在佩通坦身上。所有媒体的镜头都对准了他。街上的民众议论纷纷,他们在电视上看到了剪辑过后的故事。每个人都觉得他有罪。
莫迪上次访华是在2018年6月,也是来华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后来,由于2020年中印在边境地区发生激烈冲突,关系急剧恶化。直到去年,在俄罗斯喀山召开的金砖峰会期间,中印两国领导人才进行会晤,打破了中印两国多年来没有交往的情况。
特朗普成功让欧盟低头,在贸易战的最后期限前,签下7500亿美元的天价能源采购“大单”,油还没装,美国能源界就炸锅了。”大单易签,履约难求,特朗普这局赢在镜头前,却输在了现实里,这又是为何?
意大利人对传统美食的执着,想必各位不陌生。披萨、意面,那都是“国宝”级别,绝不能随意更改。谁要是在意大利点菠萝披萨,可真得小心了。
而就在美国步步紧逼之际,莫迪却敲定了8月31日访华的行程,时隔7年再次踏上中国土地。一边是盟友的威胁施压,一边是对手的示好合作。
刚定下和特朗普会面时间,普京一通电话打来了中国。近日,美俄关系剑拔弩张,双方元首有必要坐下来好好谈谈了。8月7日,俄总统办公室表示,美俄元首确定于下周会晤,地点等相关事宜正在一点点敲定。次日,也就是8月8日,中俄通话。中方新闻稿中说的是“应约”意思是俄方给我们
最近国际上的事儿可真不少,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一边是特朗普那边喊着美国“起死回生”了,还时不时放出要对华动真格的风声;另一边呢,中国和韩国却悄咪咪地办了些挺关键的大事。
国际风云变幻,台海局势如潮起潮落,牵动人心。近年来,中美关系波折不断,外部势力频频插手台湾事务,祖国统一大业面临复杂挑战。然而,从经济储备到军事部署,从外交博弈到舆论引导,中国的诸多动作显示出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普京突然甩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特朗普想谈,可以来北京,9·3阅兵再说。”
巴西《圣保罗页报》记者:巴西正在扩大在北京的外交存在,巴联邦税务局和联邦警察局将对华派驻新专员,驻华陆军和海军武官将由将军担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审美价值。它将抽象笔触升华为高雅艺术,融合音乐韵律与绘画意境。本次讲座将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书法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与公共外交能力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2025年7月25日,国际知名时事刊物《外交政策》杂志主编拉维·阿格拉瓦尔(Ravi Agrawal)到访全球化智库(CCG)北京总部发表演讲,并与CCG创始人王辉耀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国际政策与全球治理的热点议题。以下为对话部分全文内容:
自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经历了蓬勃发展继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十年。有数据显示,当前高校智库已占我国内地智库总数的42.6%,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
2025年8月4日,柬埔寨国防部发言人马莉淑洁达的通报如同一记警钟:泰国军队悍然入侵柬埔寨安塞地区,强行铺设铁丝网,公然撕毁停火协议。这不仅仅是两国边境冲突的又一次升级,更是信息时代下,民族情绪被算法操弄、传统外交模式被“数字民族主义”无情解构的残酷现实。
美国政坛又上演了一出精彩大戏!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在《纽约时报》发表重磅文章,把特朗普的对伊朗政策骂得狗血淋头。这位拜登时期的"外交老手"直言不讳地指出:要不是特朗普当初任性撕毁伊核协议,现在根本不会闹到要动武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