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简化意面,引发两次英意“外交危机”?意大利人又怒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0 01:25 2

摘要:意大利人对传统美食的执着,想必各位不陌生。披萨、意面,那都是“国宝”级别,绝不能随意更改。谁要是在意大利点菠萝披萨,可真得小心了。

意大利人对传统美食的执着,想必各位不陌生。披萨、意面,那都是“国宝”级别,绝不能随意更改。谁要是在意大利点菠萝披萨,可真得小心了。

(复习贴:意大利人终于“屈服”了?披萨上放菠萝,竟然敢卖100英镑!)

但总有挑战者在意大利人的雷点上蹦迪。

这回惹怒他们的不是披萨,而是英国人和一盘面条

罗马的八月,阳光把鹅黄色的街巷烤得发烫。Maurizio坐在自家旅馆的院子里,一边搅动着一盘热气腾腾的cacio e pepe(奶酪胡椒意面),一边皱着眉盯着手机屏幕。

新闻标题像一记重锤——“Good Food推出‘四步版罗马经典’,英国厨房新宠!”。

这是一道在罗马街角餐馆里能吃到的最朴素、也最满足的意面:只有三种食材——意面、胡椒、佩科里诺羊奶干酪。

它的精髓是热意面与奶酪和胡椒的乳化反应,丝丝酱汁缠绕在每根面条上,没有多余的油脂,没有花哨的配料,是最安抚辘辘饥肠的味道。Maurizio家做了四代,他自认闭着眼都能调出那种香气。

然而,英国的Good Food网站——这个曾挂着BBC招牌的美食平台,却发布了一份简化版食谱:

“只需四种食材——意大利面、胡椒、帕尔马干酪和黄油,就能做出一顿快速午餐。”

黄油?帕尔马干酪?Maurizio眼睛睁大。

“这不是cacio e pepe,这是pasta Alfredo!”圣彼得广场附近的餐馆老板Giorgio同样震怒,他几乎拍翻了案板。Alfredo是一道完全不同的面食,意大利人一眼就能分辨。

意大利餐饮协会Fiepet Confesercenti很快表态,说这是对传统的误导,并郑重写信给Good Food的现任东家Immediate Media以及英国驻意大使Edward Llewellyn,要求正名:

“原料不是四种,是三种——意面、胡椒、佩科里诺。”

更让意大利媒体抓狂的是,有人甚至在这个“快手版”里建议加入奶油。RAI电视台的一位记者在节目上气得发抖:“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而在罗马街头,本地人反应不一。做三明治的Nicola最不能忍的是奶油:“奶油是甜点的归宿,天哪。谁会用奶油做cacio e pepe?这人根本不懂烹饪。”

咖啡馆的年轻店员Eleonora倒是语气缓和些:“我觉得没必要那么生气,但我理解大家。我们整个国家的传统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食物上的,你碰了我们在全世界都骄傲的东西,当然会有人难过。”

一时间,社交媒体上涌现了成千上万条帖子,意大利网友翻出外国人“改造”意面历史的黑名单——菠萝披萨、下午的卡布奇诺、奶油培根蛋面……每一条都让他们捂脸叹息。

这也不是英国第一次用食物激怒意大利人了,去年的一罐新品通心粉,就引起轩然大波。而争论源头的公司,大家应该也挺熟悉——亨氏(Heinz)。没错,就是这家番茄酱大户。

Heinz罐头公司决定,把卡博纳拉意面装进金属罐里,售价£2一罐,配料表上写着:“意面、培根丁、奶油酱”。公司宣传说:

“这是完美的快捷家常餐解决方案,”标语打得很响亮,反对浪潮也来得非常迅速。

快捷?在罗马的米其林餐厅主厨Alessandro Pipero看来,这根本就是侮辱:“这不是食物,这是猫粮。”

对任何一个严肃的意大利厨师来说,卡博纳拉的神圣戒律写得清清楚楚:

肉必须是guanciale——一种特定品种猪的颊肉,绝不加大蒜,绝不加奶油,只用蛋黄、佩科里诺奶酪、黑胡椒和面条。

而Heinz的版本,不但用的是培根,还加了奶油,更离谱的是,它被关进了罐头里。

有意大利网友嘲讽:“这已经不是在亵渎,而是申请加入联合国禁止的化学武器名单。”

可偏偏,这道如今被奉为“国菜”的意面,其实并没有千年历史。食品史教授Alberto Grandi翻过档案,指出卡博纳拉诞生还不到100年——最可信的说法是,1944年意大利厨师Renato Gualandi在为美军士兵做饭时,借用了美军带来的优质食材和蛋黄粉,混合已有的pasta gricia配方创作而成。

更让人意外的是,最早成文的卡博纳拉食谱出现在1952年的芝加哥,用的甚至是培根。

换句话说,这道菜的历史本身就混合了美式元素。可即便如此,大多数意大利人依然把它视为“神圣且不可篡改的传统”,哪怕加一点不该加的调料,都能引发全国的舌战。

关掉手机,Maurizio叹了口气,把叉子插进面里。

他明白,意大利人的愤怒,不只是因为一勺黄油、几片培根,或者一个铁罐头,而是因为他们害怕失去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

在这个快餐、外卖、视频食谱横行的年代,愿意去慢慢煮一锅面,等面汤和奶酪乳化成丝滑的酱汁,本身就是一种奢侈。更何况,名字的背后,是几代人的厨房记忆。

Maurizio自己就说:“你可以改菜谱,做各种版本,但别用原名。”

而在英国的Good Food总部,他们已经用一种半开玩笑的方式回应了风波——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段视频,编辑Keith Kendrick抱着纸箱离开办公室,配文是:“国际事件。”

一盘面条,引发了一次又一次全民反抗,因为在意大利人眼里,这关乎的不仅是味道,还有尊严。

我们不抗拒创新,但或许也可以尝试着,为原版食谱保留一片净土。

来源:旅法华人战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