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台刚刚两个多月,韩国总统李在明已经用一连串密集的外交动作告诉世界,他并不是那种会在任期前期慢慢试探、谨慎布局的领导人。他的外交节奏是快的,方向是明确的,立场是锋利的,一切都围绕一个关键词:国家利益。有人称之为“实用外交”,但在中美博弈的夹缝里,这更像是一场高
文︱陆弃
上台刚刚两个多月,韩国总统李在明已经用一连串密集的外交动作告诉世界,他并不是那种会在任期前期慢慢试探、谨慎布局的领导人。他的外交节奏是快的,方向是明确的,立场是锋利的,一切都围绕一个关键词:国家利益。有人称之为“实用外交”,但在中美博弈的夹缝里,这更像是一场高风险的平衡术,一步走错,就是全盘皆输。
8月12日,韩国总统府宣布,李在明将于8月24日至26日访美,与特朗普会面。这是他上任以来的首次外访,韩方将其定位为“深化韩美同盟的基石”。但真正的看点,不仅是他要和特朗普谈什么,还在于他在访美前后的整个外交棋局:刚结束与越南最高领导人苏林的国事会谈、签下涵盖半导体、能源、矿产、农业、金融等领域的十余份合作备忘录,又要与美方探讨关税豁免、投资便利,同时保持与中国的战略对话。李在明显然在用“密集会晤+利益捆绑”的组合拳,重塑韩国的外交版图。
和他的前任尹锡悦相比,李在明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几乎是公开否定了那种“亲美媚日”的一边倒路线。尹锡悦时期,韩国外交被价值观绑架,跟着美国节奏批中国、顶朝鲜,甚至在台湾议题上配合美国暗戳戳出头,结果是中韩关系急速下滑,朝韩关系冻结,经济领域对华出口受挫。李在明不这么玩,他把“结盟但不盲从、合作但独立判断”写进了外交的基本逻辑,韩美同盟依旧是基轴,但不再是“附庸式”的依赖,而是带着讨价还价的姿态。特朗普想要韩国在安全领域掏钱、在军事合作上加码?没问题,但韩国也要换取关税豁免、投资优待、半导体合作和清洁能源项目的实际利益。李在明对美态度很清楚,可以合作,但韩国不是免费打工的盟友。
在军事上,他并没有像一些评论担心的那样全面向美国靠拢。8月18日的“乙支自由护盾”联合军演确实会如期举行,这有助于稳固美韩安全纽带,但他同时在避免被直接绑进中美军事对抗的车厢。他强调“核常一体、经安联动”的全方位合作,其实就是在试图将韩美同盟从单纯的军事框架,拓展成经济与安全并重的战略平台,减少被美国利用成“前沿哨所”的风险。
更大胆的是他对朝政策的调整。上台一周后,李在明就叫停了边境扩音广播和反朝宣传单,甚至解禁了朝鲜电影和文化资料。这种姿态在韩国政坛并不讨好,因为它容易被右翼扣上“绥靖”的帽子,但李在明显然在赌一个更大的局,如果朝韩关系能缓和下来,不仅半岛局势更可控,韩国在中美之间的战略回旋空间也会更大。换句话说,他是在用朝鲜牌换战略主动权。
对华关系的修复是李在明另一个关键手笔。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供应链上不可替代的环节。李在明上台后第一时间与中方高层通话,派特使来华,公开表态“不讨论台湾问题”,在中美博弈的雷区刻意踩刹车。8月12日,他还专门就韩国国内的反华集会下令采取措施防止重演,显示出对中方关切的直接回应。当然,他也不是全盘接受中方邀请,婉拒了参加“9·3”阅兵的盛情邀请,这既是对美方立场的交代,也是他在中美之间寻找微妙平衡的体现。
越南的“稀客”来访,更是凸显了李在明的新南方战略。8月10日至13日,越南最高领导人苏林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11年来的首次。两国不仅签署了涵盖半导体、关键矿产、能源基建等领域的合作文件,还计划到2030年将双边贸易额从868亿美元提升到15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越南是中美竞争下的关键平衡点,也是韩国在东南亚的门户。李在明显然要借越南这张牌,将韩国的经济与外交触角伸向更多不依赖美国的市场,为自己构建一个更分散的国际供应链和出口网络。
多边舞台上,他也在积极抢占位置。G7峰会、东盟会议、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年底的APEC峰会,李在明都在为韩国争取更多曝光和话语权。尤其是10月在庆州举办的APEC领导人峰会,将是韩国时隔20年再次主办这一多边盛会。对经济停滞、民生困顿的韩国来说,这不仅是外交舞台的亮相,更是吸引投资、拓展外部经济空间的机会。李在明的目标很明确:既要和发达国家合作,也要和全球南方国家交朋友,形成多元化的外交网络,减少对任何单一大国的依赖。
这种高强度的外交操作,风险同样巨大。韩国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它无法完全脱离美国安全体系,也无法与中国经济脱钩,而在这两大力量之间的平衡,就像走钢丝一样艰险。特朗普不是那种容易被说服的人,他很可能会在关税、驻军费、技术合作等问题上狠狠压价;中国方面也会密切观察李在明的动作,一旦觉得韩国在敏感问题上偏向美国,经济合作就可能降温。朝鲜的态度同样难测,任何一次导弹试射或军事挑衅,都可能瞬间击碎缓和的表象,让李在明的和平路线图付诸东流。
但从目前的布局来看,李在明显然已经接受了这种高风险的博弈。他不想成为尹锡悦那种被动跟随美国的“二线盟友”,也不想把韩国的经济前景赌在一个市场上。他的“实用外交”表面上是务实与平衡,实际上是一次试图突破韩国传统外交束缚的激进实验:在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下争取最大经济利益,在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中保持存在感,在朝鲜问题上争取战略喘息空间,在多边合作中为韩国铺设更多可能的未来道路。
成败未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实验没有中途退出的选项。李在明已经把自己和韩国都推上了一个必须不断前行的外交钢丝,只要平衡杆一歪,坠落就是瞬间的事。问题在于,这根钢丝两端,站着的是中美两只随时可能摇晃绳索的巨人,而他唯一的安全网,就是自己能否在风中保持冷静、果断、灵活的判断力。韩国外交的新篇章,才刚刚开始,但它绝不会是平静的篇章。
来源:陆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