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留美幼童”们,后来都去哪了?
19世纪70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局中。为寻求变通之道,1871年,经容闳提议,丁日昌、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向清廷建议,自次年起,分4次向美国派遣幼童在美国学校学习,以图学成后有裨国家自强;同时还规定,留美幼童们的学习期限为15年。该计划在1872年成
19世纪70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局中。为寻求变通之道,1871年,经容闳提议,丁日昌、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向清廷建议,自次年起,分4次向美国派遣幼童在美国学校学习,以图学成后有裨国家自强;同时还规定,留美幼童们的学习期限为15年。该计划在1872年成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在太平天国高歌猛进的时候,在家乡组建湘军,最终打败太平军,为清朝续命了几十年。他的文章现在也被很多人当作成功学宝典反复阅读。从“立功、立言、立德”三个方面看,他都是妥妥的晚清第一名臣。
萧逸尘去海外扩展业务一年多归国的那天,搂着一个怀里抱着婴儿的女人下飞机。
在晚清至民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黄节堪称文坛与政坛的双栖巨擘。他与章太炎、马叙伦、邓实等创立国学保存会,又与邓实共同创办《国粹学报》,成为传播国学、弘扬民族文化的中流砥柱,在当时文坛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节目中,面对观众关于 “最近西方媒体在网上炒作,称中国对美出口减少会加大中国对欧的商品倾销,中国应该如何破解西方所谓的‘中国出口威胁论’” 的提问。
同治十一年(1872 年)三月十二日,两江总督署内,62 岁的曾国藩在次子曾纪泽的搀扶下散步。突然,他连呼 “脚麻”,倒在儿子怀中,就此溘然长逝。消息传至京城,同治帝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 “文正”。这个出身湖南湘乡农家的书生,以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人们给十二种动物分别赋予了独特属性,还依据出生时间把这些属性关联到自身。在民间,存在诸多有关生肖的俗语和传说。其中,“男怕属鸡,女怕属羊”这句俗语广为人知。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是否真实合理呢?
初冬时节,街坊四邻忙着囤积过冬的煤块,沈棠棠裹着热水袋蜷在雕花木窗前,翻开了那本泛黄的记事簿。
有些人用尽一生去追寻真相,有些人却用尽一生去隐藏真相。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所有精心编织的谎言都会在时光里现出原形。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关于一个男人在平凡与不凡之间的挣扎,关于一个女人在身份与爱情之间的取舍。
在古玩收藏的璀璨星河里,晚清翡翠飘花素面手镯(条宽 1.55cm 、内径 5.4cm 、重 63.5g ,天然翡翠料,质地莹润细腻,刀工简洁,高贵素雅,翠色迷人,水头好 )宛如一颗温润明珠,带着晚清的时代印记与翡翠工艺的独特魅力,成为藏家探寻翡翠文化与历史价值
在贵州省凯里市的静谧街区中,吴先生家中珍藏着一件传家之宝 —— 一枚由京局精心铸造的庚子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这枚银币凝聚着家族长辈的心血,跨越百年岁月,默默见证着家族的兴衰起落,承载着数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据吴先生回忆,多年前整理凯里老家祖辈旧物时,在一个
近期收到冯俊龙老师所赠《晚清传奇朋友圈》一书,连续三天看完。当我合上这本巨著时,心中如海浪翻滚般不能平静。首先,近年来网上研史、写史者灿若繁星,写晚清历史的书籍也相当多。我已看过很多研究晚清的书,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晚清三杰”的事迹稍有了解,尤其对研究李
1900年盛夏,天津城笼罩在滚滚浓烟中。八国联军的炮火轰塌城墙时,一群红衣女子举着灯笼冲向枪林弹雨。
本书是一部聚焦晚清天津丹麦人生活的城市史、社会史著作,以近150名天津丹麦人的生活为线索,记录了晚清天津城市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全书从不同身份的丹麦人角度出发,着重展现他们在燃气与水电供应、河道开发与维护、铁路修建等领域的技术贡献,系统展现了丹麦工程师、商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此处讲古代使节出使,遇到问题要随机应变,合宜地使用思想资源和交涉语言进行外事活动。近代中国是一个“变”的时代,中外关系则是最大变量之一,外交事务或更广义的交涉、交往活
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以艺术的笔触再现了晚清末年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剧中的良乡、杨凯之等青年,在庚子国变后,赴日留学,探寻救国之道。在真实的历史中,像这样拥有非凡的勇气与远见、试图扭转乾坤的人物同样不少,张元济便是其中之一。
罗泽南在世时曾建议曾国藩,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以“安天下”为重。什么是“安天下”?就是攻克金陵。因为金陵是太平天国的都城,只有克复金陵,才能最终消灭太平天国。
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交通领域的变革尤为引人注目。在这个大背景下,邮传部应运而生,其职责涵盖了铁路、轮船、电报、邮政等多个方面,旨在统筹交通事务,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然而,邮传部的成立,却引发了一场与陆军部之间关
在晚清的武林之中,有一位宗师,比起他所创的拳法,其生平经历更具吸引力。他身为八卦掌的开创者,却曾因杀人而逃亡,躲进深山之中;他以“宦官”的身份出现在京城的王府里,却凭借一套“绕圆走转”的掌法让武林人士为之惊叹;他和太极宗师杨露禅“交手三日”的事迹,直至如今仍是
历史的尘埃里拂不开那些泛黄的照片,谁都承认,影像是比纸笔更直接的证词,尤其在中国那个动荡的晚清。天津一隅,有人曾镜头对准李鸿章,他彼时刚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才48岁——眉眼英气,衣饰整肃,带着被时代推向风口浪尖的自信。那一年,他身边其实没人料到会连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