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缺钱引爆晚清的政权崩塌
“这个帝国不是被革命推翻的,是被自己签下的借据勒死的。”1912年英国《泰晤士报》道出了清朝灭亡的原因。从鸦片战争伊始,大清就走向了财政恶性循环的道路:因为缺钱疯狂举债——抵押铁路、税赋、矿产等——债务转嫁激发民变——债务危机压垮政权。
“这个帝国不是被革命推翻的,是被自己签下的借据勒死的。”1912年英国《泰晤士报》道出了清朝灭亡的原因。从鸦片战争伊始,大清就走向了财政恶性循环的道路:因为缺钱疯狂举债——抵押铁路、税赋、矿产等——债务转嫁激发民变——债务危机压垮政权。
小时候,贫穷的家境与弥漫在家庭中关于祖父的传说,时时刻刻促使着我要走向外面的世界。我的性格沉默内向,但我知道要想求得生存,甚至要想活得更好,只有读书,而且要读很多的书。
当文字出现的那一刻,尘封已久、鲜活的记忆又重新涌入脑海,给你无限的思绪以及灵感,这就是记录带来的作用;
晚清70年,天下内乱外患,国人心目中的西方形象,人鬼难辨,或强盗行径犬羊心性,或政教修明人伦美善,乍明还暗。办洋务、通夷情,无诚意而有敌意;拒洋药、排洋教,分不清轻重缓急;朝野媚夷艳夷鄙夷仇夷,各走极端。晚清中国的西方形象,飘忽不定,我们可以看到某种知识上的进
拙著《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1861—1884):以军机处汉大臣为核心的探讨》,及《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1885—1898):以“帝后党争”为中心的探讨》,200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刊行,迄今已历19年。此番得以发行简体增订版,完全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容此先向
历史早期,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含义。“中国”从西周京畿地区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带,再到四境荒蛮之地逐渐融入华夏版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我们来看看针对1-10集目前播出的剧情中有那些历史文化细节的还原: 1⃣象征身份地位的称谓/机构 ⭐️旗人: 以梁乡母亲为代表,她是正白旗旗主,属于满族贵族阶层。 ⭐️巴图鲁: 是清朝对战功显著者的封号 ⭐️上海道: 主要负责监督地方行政,也负责海关、地方外交
一是在真实历史场景中的留学生,一是在文学作品中的留学生,二者中留学生的形象有时合二为一,有时又截然相反。在留学生文学中,研究者认为以五四为界,五四时期留学生是“弱国子民”的卑微形象,五四时期之后是“留洋归来而数典忘祖、洋奴气十足的‘国人”,留学生似乎总是在文学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现河北省文安县人。他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后在九华山云盘老祖门下学艺,尽得其艺。下山后到京城,于京师肃王府中任杂役,在一次王府比武中崭露头角。他与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在王府比武,平手收场。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其八卦掌流传国内
1901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上海盛家花园异常安静,就连夜风都像在悄悄地屏息。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以晚清庚子国变后的历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叙事和鲜活的人物群像,将那个时代的腐朽与变革交织的复杂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这部剧不仅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还原历史脉络,更通过细节刻画揭示了封建王朝的深层危机,以及时代青年在裂变中
文章描述来自权威资料,图片源于网络。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权,请和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有错误或不实之处,还请您谅解和指正,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晚清上海妓女的“奇装异服”构成了近代独特的文化现象,甚至被时人斥为“服妖”。文章以《点石斋画报》1888 年刊登的《花样一新》为切入点,解读当时上海妓女中流行的男装、洋装、旗装、粤装四种“异服”背后潜藏的“越界”想象与尝试,指出“奇装炫人”之风尚,一方面是由于
何绍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名气很大,他是进士出身,官至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担任过福建、贵州等省乡试主考官和四川学政,官阶虽然不算太高,但艺术成就很大,尤以书法诗画著于世。
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时,德国元帅瓦德西在日记里写下困惑:"这个帝国的财政系统像苏州的丝绸作坊般精巧,我们为何要摧毁会下金蛋的鹅?"这道出了列强对华策略的核心逻辑——当军事占领的成本远超资本控制时,金融殖民便成为最优解。
然而,有些人的私生活跟他们的公共形象完全是两码事,晚清思想家王韬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他是翻译家、报人,维新思潮的先驱,可同时他又是个风流成性的人,40年里跟上百名妓女有染,还把这些事一五一十记在日记里,流传到现在。
1895年的黄海海面上,浓烟遮蔽了天光,北洋水师的残骸随波沉浮。这场被后世称为"国耻"的甲午战败,不仅击碎了天朝上国的最后尊严,更在紫禁城的红墙内投下一颗震撼弹:曾经俯视千年的东瀛小国,如何在三十年间完成蜕变?当光绪皇帝颤抖着双手批阅《马关条约》时,恐怕不会想
剧中,陈晓饰演的古平原开场就深陷绝境,本是读书人,却在科举考场被神秘人陷害,被扣上蔑视科举、侮辱房官的帽子,一下成了囚犯,被流放到偏远之地。
19世纪末的晚清,内忧外患交织。鸦片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民间疾苦与民族矛盾激化。1898年,山东、直隶一带爆发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迅速席卷北方。在这场风暴中,一个独特的女性组织悄然诞生——红灯照。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赛前强烈抨击反犹太主义,但一场比赛中以色列球迷在法国球迷面前施暴的事件,却引发了一场关于法国历史与民族性格的讨论。这一事件似乎映射出二战时期法国的某些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