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

晚清的“留美幼童”们,后来都去哪了?

19世纪70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局中。为寻求变通之道,1871年,经容闳提议,丁日昌、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向清廷建议,自次年起,分4次向美国派遣幼童在美国学校学习,以图学成后有裨国家自强;同时还规定,留美幼童们的学习期限为15年。该计划在1872年成

晚清 詹天佑 容闳 李桂 李恩富 2025-06-25 16:09  2

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的儒者之路

同治十一年(1872 年)三月十二日,两江总督署内,62 岁的曾国藩在次子曾纪泽的搀扶下散步。突然,他连呼 “脚麻”,倒在儿子怀中,就此溘然长逝。消息传至京城,同治帝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 “文正”。这个出身湖南湘乡农家的书生,以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

晚清 中兴 曾国藩 名臣 儒者 2025-06-25 22:21  3

家传京局制造庚子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晚清文化瑰宝寻新主

在贵州省凯里市的静谧街区中,吴先生家中珍藏着一件传家之宝 —— 一枚由京局精心铸造的庚子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这枚银币凝聚着家族长辈的心血,跨越百年岁月,默默见证着家族的兴衰起落,承载着数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据吴先生回忆,多年前整理凯里老家祖辈旧物时,在一个

晚清 银币 光绪 京局 京局制造 2025-06-13 11:02  5

【文学评论】风雨飘摇中的擎天柱——读《晚清传奇朋友圈》‖莲子

近期收到冯俊龙老师所赠《晚清传奇朋友圈》一书,连续三天看完。当我合上这本巨著时,心中如海浪翻滚般不能平静。首先,近年来网上研史、写史者灿若繁星,写晚清历史的书籍也相当多。我已看过很多研究晚清的书,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晚清三杰”的事迹稍有了解,尤其对研究李

朋友圈 晚清 左宗棠 擎天柱 文学评论 2025-06-12 07:32  4

新书丨《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生活在天津的丹麦人,1860—1912》

本书是一部聚焦晚清天津丹麦人生活的城市史、社会史著作,以近150名天津丹麦人的生活为线索,记录了晚清天津城市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全书从不同身份的丹麦人角度出发,着重展现他们在燃气与水电供应、河道开发与维护、铁路修建等领域的技术贡献,系统展现了丹麦工程师、商

天津 新书 晚清 丹麦人 李来福 2025-06-11 20:06  4

好书·新书 | 《出使专对:近代中外关系与交涉文书》出版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此处讲古代使节出使,遇到问题要随机应变,合宜地使用思想资源和交涉语言进行外事活动。近代中国是一个“变”的时代,中外关系则是最大变量之一,外交事务或更广义的交涉、交往活

出版 好书 新书 晚清 丛刊 2025-06-11 08:03  5

张元济:晚清官员“转行”办新学,是怎么为中国现代化播撒希望的种子

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以艺术的笔触再现了晚清末年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剧中的良乡、杨凯之等青年,在庚子国变后,赴日留学,探寻救国之道。在真实的历史中,像这样拥有非凡的勇气与远见、试图扭转乾坤的人物同样不少,张元济便是其中之一。

晚清 张元济 陶然亭 汪康年 强学会 2025-06-10 18:05  4

晚清邮传部与陆军部,为何为 “裁驿归邮” 争得不可开交?

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交通领域的变革尤为引人注目。在这个大背景下,邮传部应运而生,其职责涵盖了铁路、轮船、电报、邮政等多个方面,旨在统筹交通事务,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然而,邮传部的成立,却引发了一场与陆军部之间关

晚清 邮传部 陆军部 晚清邮传部 劝业道 2025-06-08 18:42  4

历史冷知识:八卦掌祖师-董海川晚清第一神秘宗师的传奇人生

在晚清的武林之中,有一位宗师,比起他所创的拳法,其生平经历更具吸引力。他身为八卦掌的开创者,却曾因杀人而逃亡,躲进深山之中;他以“宦官”的身份出现在京城的王府里,却凭借一套“绕圆走转”的掌法让武林人士为之惊叹;他和太极宗师杨露禅“交手三日”的事迹,直至如今仍是

晚清 冷知识 宗师 八卦掌 董海川 2025-06-08 05:50  4

晚清老照片:袁世凯穿新式军装精气十足,慈禧在观音庙遭洋人偷拍

历史的尘埃里拂不开那些泛黄的照片,谁都承认,影像是比纸笔更直接的证词,尤其在中国那个动荡的晚清。天津一隅,有人曾镜头对准李鸿章,他彼时刚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才48岁——眉眼英气,衣饰整肃,带着被时代推向风口浪尖的自信。那一年,他身边其实没人料到会连续三

偷拍 晚清 袁世凯 慈禧 观音庙 2025-06-08 12:5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