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度拉糖肽生物类似药获批,开启 2 型糖尿病治疗新篇章
8 月 8 日,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显示,博安生物的度拉糖肽注射液(BA5101,LY05008)获批上市,用于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这也是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度拉糖肽生物类似药。
8 月 8 日,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显示,博安生物的度拉糖肽注射液(BA5101,LY05008)获批上市,用于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这也是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度拉糖肽生物类似药。
夏季,有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十分凶险——它就是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死亡率极高[1]。高温下,大量出汗致脱水,血液浓缩,血糖急剧升高;老年患者口渴感迟钝或刻意少喝水,加剧身体异常;感染或肠胃炎等疾病,会进一步加重脱水和高血糖[2
每年体检都合格、饮食上也没乱来、运动偶尔也动动,结果某天一查血糖,啪的一下飙到临界值,医生一句“你要注意控制血糖啦”,瞬间让人心里拔凉拔凉的。
糖尿病与肥胖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据统计,约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科学管理体重不仅能改善血糖控制,还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确诊糖尿病那天,老张觉得天塌了——终身服药、并发症威胁、美食成了禁忌…但10年后的他,不仅停药了,血糖还比许多正常人更稳定!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吃出来的,长期压抑、焦虑、愤怒,对血糖的影响更像是在火上浇油。生气一小时,血糖能飙升一整天。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全上线,它们的作用之一就是让血糖变高,以备“打仗”。
谁也没想到,一种几十年来被默认为糖尿病“标配”的药物,悄悄地在65岁以后,给一些人带来了“意外的改变”。
年纪越大,血糖越难控制,这是实话。可很多老年人却一边嘴上说“我身体挺好的”,一边早餐照旧油条豆浆,一口气两碗米饭,晚上还不忘来点甜点“补补”。直到某天查出空腹血糖7.1,才开始慌张。65岁以上老人,血糖到底多少才算正常?这个问题,比你想象得更重要。
说起麻辣烫,大概没有几个中国人不熟。它香辣热腾,配料自由,既能当主食,又像零食一样随吃随走。但当这个满是红油的汤底遇上糖尿病,问题就变得棘手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糖尿病患者和麻辣烫之间,到底能不能和平共处。
作为一名专注于科普国外纯肉饮食与生酮医学疗法的博主,这些年来,我无数次目睹和搬运了国际权威医生对二型糖尿病现实困局的深刻剖析。尤其是在翻译苏尼尔·丹德博士的视频时,他的理念让我深感共鸣,也无数次引发了热烈讨论。
“桃子那么甜,是不是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不是天然的,怎么会对健康有影响?”每到夏天,诊室里总能听到类似的问题。很多患者一边咬着桃子一边问我:“医生,这个对血糖影响大不大?”看似普通的一颗桃子,背后却隐藏着不少“甜蜜陷阱”。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就像是个“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们身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人,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是“糖友”。更令人揪心的是,有将近一半的患者自己都不知道。
不少人以为血糖稳住了就万事大吉了,可现实不是这样。有些人血糖控制得挺好,却突然脑梗、心梗,甚至肾衰竭。问题出在哪?就是忽略了别的指标。
“反向降糖”的本质,是在违反身体规律的情况下,盲目追求血糖下降。比如秋天一来就开始猛吃粗粮、猛喝降糖茶、猛加运动,甚至自行减药,结果血糖非但没降,反而更加不稳定。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经历?刚查出血糖高,耳边就全是“糖尿病会瞎眼、会截肢、会洗肾”的恐吓;体检报告一出来,哪怕只有一个箭头往上,心里就开始打鼓,甚至睡觉都睡不安稳。
女子血糖9.8,未觉不适,听信“早吃药早控制”的说法,一年后却查出肾功能急剧下降。医生无奈,家属错愕。这不是个例,而是现代社会对慢性病认知误区的缩影。
可问题就在这儿:糖尿病,从来都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而是几十年来生活方式慢慢酝酿的结果,是一连串“看起来没事的小事”堆积起来的后果。不是“无缘无故”,而是“早有预谋”。
双脚承载全身重量,却最容易被忽视。专家任提醒:60%的慢性病在脚上都有早期信号,但大多数人等到疼痛难忍才就医,错过黄金治疗期!
有经验的内分泌医生都知道,每年8月到10月,是糖尿病并发症悄悄冒头的高发期。你可能没觉得哪里不对劲,但血糖、血压、血脂,已经在背地里串通好了,要给你“来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