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鲜”,那么快——从雪域高原到千家万户,甘孜邮政架起松茸“鲜”行路
“这个松茸包装箱真好看!”8月5日,自驾国道318进藏旅游的李先生路过雅江时,为家住重庆的父母寄了一件雅江松茸,对邮政的松茸包装箱和寄递服务赞不绝口。
“这个松茸包装箱真好看!”8月5日,自驾国道318进藏旅游的李先生路过雅江时,为家住重庆的父母寄了一件雅江松茸,对邮政的松茸包装箱和寄递服务赞不绝口。
2025“黄河母亲杯”沿黄河九省(区)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的球场上,一个明显比对手矮了半头的小球员吸引了众人的关注。只见他在对手的边路、禁区不断带球扰动,哪怕面临多名高个子球员的防守,他也能稳稳地将球控在脚下……这位“球场精灵”是青海曲麻莱克瑞斯代表队的多杰然丁。
2022年7月,市农科院李庆余踏上前往西藏聂拉木的援藏之路。离家那日,两个年幼的孩子懵懂地记住了,爸爸要去一个“连呼吸都费劲的地方”。
3D城市规划模型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的展台上缓缓旋转,机器人在科技馆的擂台上展开“对决”,无人机在智慧农场的田垄间划出精准的航线……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下,我们这些来自新疆、西藏的10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一次跨越3000公里的科普旅程。这趟别开生面的旅行,为
在西藏自治区的山南市错那市觉拉乡,高原上的青稞正泛着金黄。这里有一片特殊的试验田,200亩土地被精心划分成300多个梯田块,每一块都承载着希望。在这片土地上,一种特殊的饲草正在盐碱地里茁壮成长,这便是经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蛋白草。
孔子曰,“四十不惑”。于我而言,不惑并非通晓万物,而是在岁月沉淀中锚定人生坐标。四年半前,刚刚跨进不惑之年的我,带着对雪域高原的憧憬与使命,踏上援藏之路。这一路,我以身为笔,以心为墨,在世界屋脊书写着关于奉献、坚守与成长的生命答卷。
在世界屋脊的广袤高原上,一群来自首都北京的教育工作者,用三年时光书写了一段跨越千里的教育情缘。自2022年7月起,新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扎根拉萨,在北京援藏指挥部、北京市教育两委及拉萨市教育局的统筹指导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遵循,推动“组团式
6月20日,《解放日报》刊文《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拉孜小组:让人民城市理念在雪域高原一路生花》,聚焦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的崭新面貌,展现了来自杨浦的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拉孜小组让人民城市理念在雪域高原绽放的生动实践。一起来阅读全文↓
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金龙社区位于独克宗古城核心区,作为昔日茶马古道重镇,这里自古便是藏族、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如今,988户2778位常住居民与2432名流动人口在此安居乐业,多民族家庭在这里结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厚情谊。
西藏,这片世界屋脊孕育的白酒文化正以独特姿态崛起。在众多深耕高原的酒企中,西藏阿拉嘉宝酒业凭借其不可复制的生态基因与工艺创新,稳居“西藏白酒十大品牌”前三甲。本文将深度解析五大代表品牌,揭开雪域佳酿的奥秘。
编者按1994年以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对口援助检察机关的大力支援下,一批又一批检察业务骨干陆续进藏,在雪域高原上忠诚履职,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坚实的司法屏障。
“宁波路”“象山广场”“镇海幼儿园”……从小,西藏比如县的藏族姑娘次仁白吉就被家乡这些地名所吸引。直到2019年,次仁白吉第一次来到浙江宁波,没想到意外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3日,朗朗的经典诵读声从南木林县潍坊小学的孔子学堂内传来。由潍坊援藏打造的孔子学堂示范基地,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110所学校、幼儿园,实现县域全覆盖,成为当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羊八井温泉:羊八井温泉被誉为“温泉界的爱马仕”,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境内,海拔约4300米。这里地热资源丰富,有规模宏大的温泉、喷泉、间歇喷泉、热泉、沸泉、热水湖等,总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温泉水富含矿物质,对多种疾病有疗效,是休闲度假和疗养的好去处。
六月的晨曦,透过湛蓝的天幕洒在雅砻大地上。伴随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西藏山南市第三小学多媒体教室内,几十名藏族学生端坐一堂,与远在3000多公里外的长沙市芙蓉区东风小学学生,同上一门科学实验“空中课堂”。
六月的晨曦,透过湛蓝的天幕洒在雅砻大地上。伴随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西藏山南市第三小学多媒体教室内,几十名藏族学生开始端坐,与远在3000多公里外的长沙市芙蓉区东风小学学生,同上一门科学实验“空中课堂”。
6月6日,在第30个“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由宝鸡市人民医院、宝鸡市眼科医院联合西藏自治区改则县卫健委、改则县人民医院组成的医疗团队,走进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第二小学,开展了“爱=看见”主题爱眼护眼科普活动。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进一步宣传平安中国建设西藏篇章的突出成效,中央政法委宣教局组织了专题采访活动。《检察日报》记者深入西藏自治区多地检察机关,以融媒传播方式推出系列报道,聚焦雪域检察干警的奋斗姿态,展现新时代西藏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敬请关注。6月6
日前,由央广网、《支部生活》杂志、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网、闪电新闻、中国山东网、齐鲁壹点、新黄河等10余家媒体记者组成的“山海情·雪域援梦”山东媒体采访团抵达日喀则,实地走访山东援建项目和典型人物,深入基层一线深度采访。
跨越万水千山,鲁藏教育情深。山东教育援藏团队扎根雪域高原三载,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教育硕果。日前,记者在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了解到,在2021年中考录取分数线位列全区第七的情况下,2024届高考取得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学校本科率达到95.04%,重本率达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