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科普旅程带给我的(创新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1 06:24 4

摘要:3D城市规划模型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的展台上缓缓旋转,机器人在科技馆的擂台上展开“对决”,无人机在智慧农场的田垄间划出精准的航线……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下,我们这些来自新疆、西藏的10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一次跨越3000公里的科普旅程。这趟别开生面的旅行,为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既要守护好高原的文化根脉,也要积极拥抱科技浪潮,让创新的种子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

3D城市规划模型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的展台上缓缓旋转,机器人在科技馆的擂台上展开“对决”,无人机在智慧农场的田垄间划出精准的航线……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下,我们这些来自新疆、西藏的10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一次跨越3000公里的科普旅程。这趟别开生面的旅行,为我打开了一扇连接传统与创新的大门,让我更加真切地触摸到了科技的温度与力量。

中国科技馆的机器人展厅彻底颠覆了我对“机器”的认知。模拟搏击比赛的机器人秀,让科技演示变成了一场沉浸式的艺术表演。“笑脸识别”互动屏前的排队体验,则让我看到技术的多元可能——当屏幕捕捉到我的藏族服饰上的纹理细节时,我忽然意识到:人工智能不仅能识别笑容,更能连接不同地域的文化符号。

在塔元庄同福智慧农场,无人机群掠过田野的画面令人震撼。讲解员介绍,一台植保无人机单日作业面积可达300亩,相当于20个农民的工作量。这让我想起家乡日喀则的春耕场景,父辈们播种的身影与眼前的科技画面重叠,让我深刻理解了“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含义。当得知这些设备能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我立刻联想到这样的智能系统也许能引入并应用在西藏那曲草原的旱季。

科学家给我们开设的人工智能讲座,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思维。“人工智能是有智慧的程序,机器人只是执行工具”这个清晰定义,化解了我的困惑。这场科普之旅珍贵的馈赠之一,是让我重新认识了科学家,理解了科研。从前我以为科研就是在实验室里摆弄仪器,直到参观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时,看到研发人员顶着烈日在田间调试农业机器人,他们裤脚上的泥点、笔记本上的农作物生长数据表,让我懂得,真正的科技创新,永远扎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土壤中。

作为来自雪域高原的学生,在这次精彩的科普旅程中,我高兴地看到,智慧农业能改良青稞品种,AI防灾系统能预警地质灾害,远程医疗机器人能穿越雪山草原。我意识到,科学素质的提升,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实现梦想的重要阶梯。

这场科普之旅给予我的,不仅是见识前沿科技的机会,更是一种信念——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既要守护好高原的文化根脉,也要积极拥抱科技浪潮,让创新的种子在自己心里、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

(作者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四高级中学学生,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白家庄办公区组织的2025年“同心筑梦祖国行”活动学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1日 19 版)

旦增色珍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