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6日,特朗普在“真相社交”上甩出一记重磅炸弹:对印度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叠加此前威胁的25%,总关税高达50%,堪称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的“最狠一击”。《金融时报》直言,这让印度总理莫迪彻底看清,多年来的“兄弟情谊”不过是场空欢喜。莫迪的阿谀奉
2025年8月6日,特朗普在“真相社交”上甩出一记重磅炸弹:对印度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叠加此前威胁的25%,总关税高达50%,堪称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的“最狠一击”。《金融时报》直言,这让印度总理莫迪彻底看清,多年来的“兄弟情谊”不过是场空欢喜。莫迪的阿谀奉承,在特朗普眼中不过是软弱的表现,换来的只有关税大棒和冷嘲热讽。
回想2019年休斯顿的“你好莫迪”集会,5万多人见证了莫迪与特朗普的“亲密握手”。2020年,印度再以10万人规模的“你好特朗普”活动,将奉承推向高潮。莫迪口口声声称特朗普是“白宫真朋友”,甚至在今年2月白宫会晤时,信誓旦旦要将美印贸易翻番。可如今,特朗普却用50%关税给了莫迪一记响亮耳光。《金融时报》犀利指出:“莫迪的友谊在特朗普眼里一文不值。”这哪是盟友,分明是把印度当“软柿子”捏!
顺带一提,特朗普的理由也站不住脚。他指责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称这“资助了乌克兰战争”。可《金融时报》披露,印度买俄油曾获美国默许,目的是稳定全球能源市场。如今特朗普翻脸不认人,摆明是拿印度开刀,转移国内对乌克兰援助不足的压力。
50%关税的冲击有多大?《金融时报》援引印度服装巨头Gokaldas Exports高管的话:“这让生意根本做不成!”该公司对美出口占收入一半,客户如沃尔玛、Gap已开始考虑将订单转向越南、孟加拉国。印度服装出口促进会主席苏迪尔·塞克里直言,未来七个月,行业可能损失50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对美出口额的半壁江山。汽车零部件、珠宝、地毯、虾等行业同样哀鸿遍野,预计销售额将暴跌50%-70%。
更要命的是,这关税直接威胁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金融时报》分析,50%关税让印度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税差距拉大,越南仅20%,巴西也才50%。野村证券警告,这形同“贸易禁运”,将重创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动摇印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的雄心。穆迪更预测,若关税持续到2026年,印度GDP增速恐下滑一个百分点。
莫迪为何从“特朗普挚友”沦为“关税靶子”?答案藏在特朗普的个人恩怨里。《金融时报》提到,今年5月印巴冲突停火后,特朗普自诩“和平斡旋者”,却被莫迪断然否认其作用。这让一心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的特朗普颜面尽失。彭博社披露,6月17日两人通话“气氛紧张”,此后特朗普对印度态度急转直下。说白了,莫迪的奉承在特朗普眼里,只是“马屁精”的软弱标签,稍有不顺就翻脸。
《金融时报》还点出,特朗普的团队也在推波助澜。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长期不满印度的保护主义政策,副幕僚长斯蒂芬·米勒则将印度视为H-1B签证的“罪魁祸首”。内外夹击下,印度成了特朗普“杀鸡儆猴”的牺牲品。
莫迪的窘境还不止于此。国内反对派已抓住机会猛攻。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痛斥关税是“经济勒索”,成员马尼什·特瓦里呼吁政府“拿出勇气对抗欺凌”。可莫迪的回应却显得底气不足。8月2日集会上,他避谈特朗普,仅喊出“为本土发声”的口号,试图以爱国主义凝聚民心。《金融时报》评论,这不过是“空谈”。
更棘手的是,特朗普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可这对莫迪是政治雷区。《金融时报》指出,农民占印度劳动力45%,是莫迪人民党的核心票仓。2020年农改失败的教训犹在眼前,莫迪若在农业上让步,等于自毁政治根基。更别提80%印度教徒因文化原因抵制美国乳制品。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莫迪进退两难。卡内基学者阿什利·泰利斯告诉《金融时报》,印度可能逐步减少俄油进口,但绝不会公开认怂,以免被视为“向特朗普投降”。与此同时,印度开始向俄罗斯靠拢,莫迪派国家安全顾问访莫斯科,计划9月初访问中国。外媒感叹,特朗普的霸凌或许反倒推印度走向不结盟老路。
归根结底,莫迪的“马屁精”策略彻底破产。《金融时报》一针见血:特朗普没有朋友,只有“卑鄙的亲信”。对印度这样的中等强国而言,奉承无用,唯有联合其他经济体,构建反制力量,方能应对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可惜,莫迪醒悟得太晚,印度经济已为他的“友谊”付出沉重代价。
来源:东经119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