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嘉宾怒江论道减贫与发展,中国经验如何助力全球减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12:26 1

摘要:在论坛上,多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围绕农文旅融合、绿色发展、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传播等话题,共同交流减贫治理和乡村振兴经验。

3月29日,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举行。

在论坛上,多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围绕农文旅融合、绿色发展、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传播等话题,共同交流减贫治理和乡村振兴经验。

在怒江州这个曾经的全国脱贫攻坚“上甘岭”,发言者们结合在怒江实地参访的感受,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体会和案例。

▲论坛开幕式现场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减贫治理如何更加“润物细无声”?发言者们不仅强调减贫与发展中多种手段的重要性,更谈到如何在实际中更好应用这些手段。例如,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方表示,让乡村更好地接纳数字技术,要在应用模式上下功夫,聚焦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让他们感受到数字技术能够带来的变化。

实地感受:

孩子的笑容就是脱贫最好的证明

云南省怒江州地处西南边陲横断山脉中的怒江大峡谷中,是“三区三州”之一。2020年底,怒江州26.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论坛上,多位中外嘉宾分享了他们来到怒江实地考察脱贫成果的感受。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论坛开幕前一天下午到怒江州泸水市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阳坡村参观,“一个只有300多人的小村子,文化生活极其丰富。”这令他非常感慨。

▲2025年3月,云南怒江州,老姆登村的怒族音乐人江晓春和傈僳族妻子张晓慧的工坊在表演中。图据视觉中国

从2018年起,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已经是第五次来到怒江。短短相隔七年,郭卫民仍感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说这次来尤其“深受感动,深受鼓舞”。“你可以深刻感受到怒江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所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同时看到它发生的巨大变化,有许多动人心脾、可歌可泣的故事。”

▲云南怒江州,独龙江小学的孩子在上体育课。图据视觉中国

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印度知名学者、前总理顾问苏廷德拉·库尔卡尼在怒江边散步时遇到了一群“特别开心”的小姑娘求合照,他感慨,这些孩子的笑容就是脱贫以及乡村发展最好的证明。

数字技术:

让乡村接纳,要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

数字技术减贫是许多发言者的共同话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主任武雅斌在论坛上指出,中国核心的减贫经验之一就是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杜占元则认为,在乡村地区推广应用新技术,让农村人口共享科技的福祉,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将有效防止数字鸿沟和智能鸿沟。现代科技的普及与应用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将极大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怒江州泸水市老窝镇,村合作社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查看果园情况。图据视觉中国 胡远航(云南分社)/中新社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红岩也表示,基金会将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与公益的融合,持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厄瓜多尔前交通和公共工程部部长赫克托·比亚格兰·西佩达介绍了来自南美的经验。第一,需要通过光纤和卫星技术扩大农村互联网的覆盖率。第二,为农民开发数字工具,给他们提供培训。第三,促进公司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因此,他强调有组织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数字技术的作用在论坛上得到了专门讨论。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专题论坛上,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郭存海分享了他们与阿根廷学者的共同研究。他们发现,中国与阿根廷历史背景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中国的贫困主要在农村,阿根廷的贫困主要在城市,但是中国的减贫经验特别是通过电商平台对于阿根廷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农用无人机在泸水市老窝镇果园喷洒农药。图据视觉中国 胡远航(云南分社)/中新社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方则注意到,有时候,政府花大力气改善了一个区域的数字基础设施,但是条件、禀赋相似的村庄享受数字红利的成效却有很大的差异。吕方以湖北襄阳市南漳县泉村村民在摄像头下报平安的“招手行动”为例,说明让乡村更好地接纳数字技术,要在应用模式上下功夫,聚焦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聚焦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让他们感受到数字技术能够带来的变化,同时通过数字愿景链接更多的行动者和市场的力量,大家共同构建行动网络。

国际传播:

图片可直观地打破国际社会刻板印象

这场国际论坛云集了来自34个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约300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论坛的重要议题。

“今天我们在这里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政府在消除贫困中的作用,向其他伙伴学习在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的现代化和中国的经验,以及如何在这个领域加强合作。”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在论坛上表示。

▲怒江州泸水市桃源居搬迁安置点 图据视觉中国

郭卫民强调,要把怒江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变化,向国际社会展示好,同时介绍好国际社会先进的减贫理念和成功做法,分享成功案例。他认为,怒江这些年来的发展就是在交流合作、对外开放中得到了快速进步。

因此,论坛还专设了“中国减贫经验的国际传播”专题论坛,专题论坛展示了对怒江脱贫成就的图片、视频报道。

纪录片《落地生根》导演柴红芳分析,图片和视频的文化符号与主题性特别鲜明,对于原生态的表现非常诱人,可以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叙事策略,还可以实现多渠道的传播与数字化创新。乡村的图片可以直观地打破国际社会对中国农村贫困、落后的刻板印象。《落地生根》获得了多项国内外纪录片大奖。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了,乡村振兴也衔接得很好,媒体传播的任务越来越重了,难度越来越大了。从前闭塞的偏远地区与外界联通了,对我们的管理治理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对我们的传播更提出新挑战。”郭卫民在总结时说。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云南怒江报道

编辑 张寻 责编 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