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夜话 | 医学最该抵达的地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6 20:32 1

摘要:从医18年,我见过太多被痛经折磨的女性。但直到遇见卓云(化名),我才真正明白:子宫腺肌症的疼痛,不是单纯的“子宫增大、肌层增厚”能解释的。那疼痛里,藏着职业女性的隐忍,藏着对女性身份的隐秘焦虑。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薛芳芳

从医18年,我见过太多被痛经折磨的女性。但直到遇见卓云(化名),我才真正明白:子宫腺肌症的疼痛,不是单纯的“子宫增大、肌层增厚”能解释的。那疼痛里,藏着职业女性的隐忍,藏着对女性身份的隐秘焦虑。

这场持续两年的诊疗,让我在手术刀与化验单之外,触摸到了医学最柔软的内核。

焦虑>疼痛本身

初来诊室时,36岁的卓云手里攥着皱巴巴的B超单,主诉“痛经10年,加重2年”。超声提示,“子宫腺肌症,子宫增大如孕8周”,CA125(糖类抗原125)值偏高。常规问诊时,她语速很快:“每次来月经都疼,吃布洛芬没用,只能躺着,最近连班都上不了了。”

我注意到她眼下的青黑,追问:“这种疼,对你来说,最难受的是什么?”她愣了一下,突然红了眼眶:“上周女儿学校家长会,我疼得站不起来,让老公去的。孩子回来问我‘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她别过脸,声音发颤,“我自己开一家花店,还有专门的花草种植园,手下十几个人等着我安排工作,可我现在总是力不从心。”

那一刻我明白了,她的疼痛清单上,除了“下腹坠痛”“腰酸”,还有“职场失能的挫败”和“母亲角色的失职”。我在病历本上写下的,不只是“建议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用于促进垂体脱敏,抑制内源性生殖激素分泌)治疗或手术”,还加了一行小字:“患者对‘疼痛影响角色功能’的焦虑>疼痛本身。”

细碎的“小胜利”

卓云的病情已符合手术指征,但她坚决拒绝手术。“我查过资料,切了子宫老得快,我女儿才8岁,我不想让她觉得妈妈‘不完整’。”她的抗拒里,藏着对“女性特质”的固有认知——这是很多女性面对子宫切除手术时的共同叙事。

我们开始尝试为她保守治疗。第一次注射GnRH-a后,她来复诊,说疼痛减轻了,但“总觉得自己像个‘假人’,经常潮热、出汗、失眠,开会时突然出汗,职员总偷偷看我。”我问她:“你觉得失去的是什么?”她沉默很久,说:“是掌控感。以前我能同时搞定事业、辅导孩子作业、照顾老人,现在连自己的身体都管不住。”

我和卓云商议:把治疗目标从“消除疼痛”调整为“重建掌控”——在GnRH-a治疗基础上,反向添加小剂量雌激素,缓解GnRH-a治疗后出现的低雌激素症状,并建议她每周留两小时“纯粹给自己的时间”,哪怕只是躺着发呆。

卓云开始写“疼痛日记”,不只是记录疼痛评分。她的日记本上还写着:“今天疼到4分,但陪女儿画了画,她夸我配色好看”“开会时没出汗,顺利签了合同”……那些细碎的“小胜利”,渐渐把疼痛掩埋。

换种方式相处

治疗半年后,卓云的子宫缩小了,疼痛评分稳定在2分以下。但她又陷入新的纠结:“医生,我要不要试试停针?我想再感受正常的月经,好像这样才能证明自己‘还好’。”

我没有用“复发风险”来否定她的想法,而是和她一起梳理“月经对她意味着什么”。她笑着说:“以前觉得月经是麻烦,现在才发现,它像身体的‘老朋友’,哪怕会闹脾气,也证明自己还‘年轻、正常’。”

我们制订了阶梯式停药计划,同时也约定:如果疼痛复发,并不代表治疗失败,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和它相处。停药后的第一次月经,她疼到了3分。但她在日记里写道:“我给‘老朋友’泡了杯红糖姜茶,告诉它‘我知道你来了,我们慢慢磨合。’”

如今卓云已能正常工作生活,我们仍保持着季度随访。她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妇科医生常常忽略的真相:女性的生殖系统,不仅是维持身体正常机能的器官,更是承载着生命体验、社会期待、自我认同的重要载体。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不是“切除病灶”这么简单。当我们愿意听患者说“疼痛让我觉得自己不像个好妈妈”“月经不来让我恐慌”时,治疗方案才能跳出指南的框架,长出人文的血肉。

卓云最近一次来,带了她女儿画的画——一个笑着的女人,旁边写着“妈妈不疼了”。我忽然明白,叙事医学的意义,或许就是让医生在治病的同时,帮患者找回那些被疼痛偷走的笑容、拥抱和底气——而这,才是医学最该抵达的地方。

文: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薛芳芳

编辑:张昊华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来源:健康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