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7日是白露节气。在民间,老人常说“白露水,赛恶鬼”,是什么意思呢?白露节气到,都有哪些讲究和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9月7日是白露节气。在民间,老人常说“白露水,赛恶鬼”,是什么意思呢?白露节气到,都有哪些讲究和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一、白露,一年中露水最为浓重、明显的时期
白露,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白露到,意味着天气开始逐渐转凉,尤其是北方地区。白露,白露,光听名字,你大抵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与水、露水相关的节气。
为什么强调露水呢?因为秋季的露水最为浓重,尤其是白露节气开始。
白露时节,秋天的早晨,小路两旁的植物,常常挂满了露珠。人从其中走过,裤腿往往被打湿。
与白露(9月7日左右)相近的,还有一个寒露节气(10月8日左右),同样与露水相关。可以说,这段时节,是一年中露水最重、最明显的时期。
秋天的露水之所以最重,与露水的两个关键形成条件有关:
一是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二是昼夜温差大,夜晚地面和物体表面温度能迅速降到“露点温度”以下,使水汽凝结。
而秋季正好完美符合。
1. 湿度尚存:夏季的余湿还未完全退去,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
2. 温差大:白天太阳尚有余威,但夜间晴空万里,散热快,气温骤降。这一热一冷,巨大的温差让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快速地凝结成露珠。
过了深秋之后,空气变得干燥寒冷,露水也就逐渐减少了。
二、“白露水,赛恶鬼”的俗语解读
民间说“白露水,赛恶鬼”,意思是白露的水,比恶鬼还要厉害。
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
古人认为,白露后的雨水和露水,已经带有“肃杀之气”,与夏季的“生长之气”截然不同。这时的冷水属“阴寒之邪”,可以透过肌肤腠理,侵入人体,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病症。
另外,这个阶段的气温起伏不定,昼夜温差显著增大,人体调节功能容易出现问题,进而诱发疾病。而过去医疗条件差,小风寒也可能导致死亡,为此有了“白露水,赛恶鬼”的说法。这提醒人们,进入秋季,天气开始变凉了,需要注意身体。
此外,从农业方面看,白露到,寒气慢慢变重,湿气大,容易引发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如果此时下雨,连续的阴雨天,还容易导致谷物发芽、霉变,严重影响秋收和产量。
而在古代,粮食短缺,往往意味着饥荒。所以,民间便逐渐形成了对白露时节的雨水的恐惧和警惕。
客观上说,这句谚语虽然说法夸张,但背后折射的是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三、白露时节,需要注意什么呢?
在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等说法。
意思是到了白露时节,穿衣需要注意了,不能再像夏天那样贪凉,需要注意根据气候转变,调整生活习惯,做好健康防护工作。
那么,白露节气到,具体需要注意什么呢?
1.尽量避开清晨露水
早晨锻炼不宜过早,可以等到太阳出来、露水消散后再进行户外活动。
如果需要清晨外出工作或活动,穿戴合适的衣物,尤其是保护好脚部和关节部位。
避免清晨赤脚走在草地上,直接接触露水。
2.注意保暖,适时添衣
早晚根据气温变化,适当添加外套,尤其注意保护肚脐、后背和脚部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
白露节气后,天气逐渐转凉。老年人、儿童和体弱者,更应注意保暖,夜间睡觉时,可适当使用薄毯或穿长袖睡衣入睡。
3.饮食调养,预防秋燥
白露时节除了防寒,还要防“秋燥”。这个时期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情况。
首先,可以多吃滋润养肺的食物,如梨、蜂蜜、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等,都具有滋润作用。
其次,适当多饮温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再次,少食辛辣烧烤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
另外,可以适量吃些酸性食物,如苹果、葡萄、柠檬等,酸性收敛,符合秋季养收之道。
关于白露节气,你的家乡,还有哪些说法和讲究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我们一起聊聊。#白露#
来源:滴水熵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