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理解文明交流互鉴 增强文化自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0:05 1

摘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倡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激发精神力量。文明交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倡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激发精神力量。文明交流互鉴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材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教材中有效落实文明交流互鉴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了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以包容的态度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

教材修订时,编写团队努力落实新课标要求,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及其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明是多彩的。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因环境、历史不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共同组成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世界上各种文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文明都有其独特性。比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识,这些文明之间的差异使得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文明是平等的。文化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教材通过历史上文明交流互鉴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交流互鉴对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友谊与合作的重要性,在认同自己文化的同时,求同存异,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于我们的文化。同时,教材指出了文明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如科学技术的传播、文化艺术的交流等。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教材还关注了当代社会文明交流互鉴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不同国家的人们有时会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而出现尴尬,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价值观冲突等。我们要理解不同文明,了解差异,学会尊重差异,和谐共生,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并积极参与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化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解。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强调做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文化小使者。这是一个富有意义且影响深远的教育任务,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还能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增强文化自信。讲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组织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鼓励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如书法、剪纸、茶艺等,培养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校可以组织线上线下国际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礼仪和跨文化沟通技巧,让他们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得体地交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性的比赛、展览或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传播中华文化。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并创作关于中华文化的作品,如绘画、建筑模型、手工艺品、短视频等,并分享给国内外的朋友;开设文化交流小课堂,让学生成为主讲人,向学生或家长介绍中华文化的某个方面。积极参加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或项目,如国际文化周、友好城市交流等,让学生有机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认识。

培养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为文化小使者的责任与使命,努力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鼓励学生关注国际形势和文化交流动态,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意识。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文明交流互鉴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平台,如文化交流项目、国际合作机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文化交流的目标。定期举办文化交流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学生在文化交流的道路上充满自信。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使者,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文化交流是民心相通的桥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教材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注重推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描绘了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作者贾美华系北京市教育学会执行秘书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小学《道德与法治》新修订教材高段主编)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