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助力饲料和养殖企业破解增效降本难题,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2025年3月28日,龙昌动保在辽宁省沈阳市瑞成东方酒店举办了“富饶黑土地,智养新未来!龙昌胆汁酸赋能东北水产”专题活动(线上同步直播)。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水产饲料和养殖业正迈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为助力饲料和养殖企业破解增效降本难题,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2025年3月28日,龙昌动保在辽宁省沈阳市瑞成东方酒店举办了“富饶黑土地,智养新未来!龙昌胆汁酸赋能东北水产”专题活动(线上同步直播)。
活动特邀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教授、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冯琳教授、龙昌动保科技总监曹爱智博士及饲料事业部技术总监褚衍伟博士,深度解析饲料蛋白高效利用、水产养殖病害防控、饲添胆汁酸解读和应用案例,助力从业者把握前沿技术,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走进龙昌》
曹爱智 博士
龙昌动保科技总监
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养殖技术的持续升级,饲料添加剂胆汁酸作为稳定饲料品质、促进动物生长、保障动物健康的关键要素,其质量与安全性愈发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龙昌动保作为饲添胆汁酸的发明企业,凭借深厚技术积累与丰富实践经验,勇担重任,积极推动饲料添加剂胆汁酸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龙昌动保的胆汁酸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青睐,还成功出口至全球三十余个国家,赢得了国际客户的高度赞誉,彰显了中国原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在研发与生产过程中,龙昌动保始终坚守高品质标准,采用了先进的超高温、超高压皂化工艺,有效去除杂质,确保了胆汁酸产品的高纯度与高活性,并且通过智能化的中央控制室,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准调控与质量的稳定输出,精准的组分配比,使得胆汁酸更符合动物的需求。
饲料添加剂胆汁酸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是胆汁酸产业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将为我国乃至全球饲料添加剂胆汁酸的生产、流通和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质量保障,标志着我国饲料添加剂胆汁酸产业正式迈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代,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龙昌动保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技术创新,拓展胆汁酸产品的应用领域与市场空间,为全球畜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力量。
未来,龙昌动保将继续秉持“一米宽一万米深”的科研理念,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引领饲添胆汁酸产业迈向更加辉煌的发展新征程。
《淡水鱼低蛋白或无鱼粉日粮高效利用技术》
冯琳 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党委副书记
水产养殖饲料利用率最高,水产品营养和保健价值高,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中起到重要作用。
水产养殖高度依赖饲料,水产动物蛋白需要量高、饲料中蛋白原料用量大,鱼粉是公认的优质蛋白源,然而资源短缺和高昂的价格限制了鱼粉的使用。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面临蛋白原料昂贵、鱼粉等优质蛋白质资源短缺和集约化养殖的产业难题,为了保障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肉质和生产性能,急需降蛋白、寻求非鱼粉蛋白源和抗应激的策略。
低蛋白或无鱼粉饲料会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可能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冯琳教授分享了功能性添加剂在草鱼饲料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在草鱼低蛋白饲粮中的应用。
在提高脂肪利用率节约蛋白方面,冯琳教授分享了胆汁酸和脂肪酶在低蛋白日粮中的应用。
胆汁酸是能够节约能量原料、提高脂肪利用率、改善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节约资源的“正能量”。
“蛋白质节约”效应:通过促进脂肪代谢以及改善高脂日粮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促进生长性能,使得饲料中可以添加高水平的脂肪作为能量来源,进而节约蛋白质通过改善高碳水化合物水平日粮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促进生长性能,使得饲料中可以添加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进而节约蛋白质。
通过提高脂肪的利用率,可以改善高植物蛋白日粮对鱼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能促进生长性能,减少动物蛋白的使用,降低成本。
低蛋白水平、非鱼粉蛋白源、应激都会降低草鱼的生产性能、危害健康。
在低蛋白水平情况下可以通过添加酶解植物蛋白提高脂肪含量并添加胆汁酸和脂肪酶提高草鱼生产性能和健康,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在非鱼粉蛋白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合成氨基酸蛋白酶等以及功能性物质青蒿素等能提高采食量控制抗营养因子的危害、提高非鱼粉蛋白的利用,达到或超过鱼粉组效果,提高养殖效益。
《新形势下胆汁酸在鱼虾饲料中研究及应用》
褚衍伟 博士
龙昌动保胆汁酸事业部技术总监
褚衍伟博士首先分享了2025年水产市场的新形势如水产养殖药残问题、尾水污染等,并指出当前北方水产饲料从传统的高蛋白、高油脂、高淀粉向功能型、环保型和节约型的新型饲料转变。
毒素污染增加水产动物养殖风险,对动物肠道肝脏健康、生长和养成水产品质量等都造成影响。褚衍伟博士的分享了胆汁酸在鱼虾饲料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为水产养殖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胆汁酸在虾健康中的研究:
一篇研究揭示黄曲霉毒素B1会对对虾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黄曲霉毒素B1诱导的DNA损伤通过ATR-cyclingB/cdc2 通路导致细胞周期停滞。胆汁酸通过去污作用减轻了虾体内黄曲霉素B1的积累。胆汁酸通过ATR、CCKAR和Relish基因减轻了黄曲霉毒素B1诱导的毒性。
另一篇研究发现胆汁酸降低了凡纳滨对虾中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量,改善了凡纳滨对虾的解读和抗氧化系统,胆汁酸可以减轻黄曲霉毒素B1引起的虾肉品质劣变,降低了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B1的风险。
随后,褚衍伟博士分享了龙昌三宝——龙昌胆汁酸、幸福100和乐畅的定制方案和保肝肠、抗应激、促生长等方面的价值,并分享了胆汁酸3.0产品应用的具体案例。
草鱼功能性饲料添加胆汁酸3.0,降低了配方成本,改善了肝脏健康,提高成活率10%,并且在出鱼时耐应激,运输损失减少。
在鲤鱼功能性饲料中添加胆汁酸3.0,提高了油脂利用率,减少了油脂使用量,不增加配方成本的同时不影响生长性能,出鱼时同样耐应激。
南美白对虾饲料中添加胆汁酸3.0,每吨饲料节省158元(根据当时行情计算),提高了对虾饲料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通过科学的添加和使用胆汁酸,能够改善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抗病能力,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应用中,胆汁酸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需要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随着龙昌动保对胆汁酸研究及应用的不断深入,将有助于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
《养殖水生动物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控对策》
陈昌福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水产养殖面临“三大硬骨头”——苗种繁育、饲料供应及病害防控。
自1958年家鱼人工繁育技术突破及上世纪80年代水产饲料工业化推广以来,我国水产养殖规模迅速扩张。
然而,高密度养殖与过量投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之气候变化、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强等因素,病害暴发频率显著上升,已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据陈昌福教授介绍,当前常见病害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败血症、寄生虫感染等,其中“越冬综合征”尤为突出,造成华中地区鱼类越冬期大规模死亡。
防控对策:
1. 生态防病。对养殖水体实施生态管理,通过调节水体微生物种群与结构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
2. 免疫防病。目前国内已有8种商品化疫苗,但因病原血清型复杂、地域差异大,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药物防病。虽然我国是渔药生产和使用的水产养殖大国,但是想做到科学、精准地使用各种水产用兽药,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陈昌福教授指出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胆汁酸可以帮助改善水生动物代谢障碍:(1)稳定饲料品质;(2)保护水生动物肠肝轴;(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4)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
建立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体系,可以指导养殖户科学选药。例如,通过杯碟法、试管法筛选有效药物,并依据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精准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者面临三大困惑,陈昌福实验室一直坚持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指导养殖户科学选药、合理用药。
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需从环境治理、技术创新到市场机制全面发力。唯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能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迈向绿色、健康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东北地区水产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技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我国水产饲料和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龙昌动保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携手行业同仁共同探索水产养殖的未来蓝图!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企业与专家加入龙昌行,为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龙昌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