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吴氏三兄弟枪杀7名战友,叛逃台湾,周总理亲自下令打下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15:59 1

摘要:可1966年1月,一则来自福州军区的急电,却让一向沉稳的总理拍了桌子,当场下令:“有把握就打掉它!”

在大家印象里,周总理总是温文尔雅,待人谦和,很少有动怒的时候。

可1966年1月,一则来自福州军区的急电,却让一向沉稳的总理拍了桌子,当场下令:“有把握就打掉它!”

让总理如此震怒的,不是外敌入侵,而是一起发生在内部的恶性事件:

三名解放军战士,为了投靠台湾,竟然在夜里枪杀了7名朝夕相处的战友,还抢走了运送物资的登陆艇。

这起建国后,首例残杀战友叛逃的事件,不仅让全军震怒,更让周总理下定决心:

绝不能让叛徒得逞,一定要在他们逃往台湾的路上,给牺牲的战士们讨回公道。

事情要从1960年代的台海局势说起。

当时第四次台海危机刚结束不到两个月,蒋介石虽然没找到机会“反攻”,但一直没放弃搞破坏。

他在美国支持下,开了个叫“台湾之声”的电台,天天往大陆播送虚假消息。

电台里总说台湾有多富裕,只要解放军士兵愿意投诚,去了就能当大官、住大房子,还有花不完的钱。

这种谎话,对大多数信念坚定的战士没用,却钻进了福州军区守备七师三名士兵的心里。

这三名士兵就是吴氏三兄弟,老大吴文献,老二吴春富,老三吴加珍。

他们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小时候家里是福建莆田的大地主,娇生惯养当惯了少爷,后来家道中落才参了军。

进了部队,三兄弟根本受不了艰苦的训练,和朴素的生活,总觉得当兵没油水,想偷偷搞小动作。

三人利用职务便利,把部队里缴获的物资偷出去卖,攒了不少钱,还买了个收音机,专门用来偷听台湾的反动电台。

部队里不是没人察觉,同村来的战士“猴子”,就总觉得他们不对劲,经常盯着他们,还跟班长汇报过。

可三兄弟太狡猾,每次都藏得好好的,没留下证据,这事也就没闹大。

但他们心里清楚,偷卖军用物资是大事,一旦被抓住,后果不堪设想。

加上收音机里,那些“台湾荣华富贵”的谎话天天诱惑,三兄弟慢慢就动了叛逃的心思,开始偷偷等机会。

1966年1月8日,机会来了。

守备七师接到命令,要派十个人,用登陆艇把一批战备物资,从马尾港运到霞浦,吴氏三兄弟都被选进了这个十人小组。

更关键的是,他们仨分别是登陆艇的领航员、轮机员和炮手——整个艇的控制权,基本都在他们手里。

而且,运送路线会经过马祖岛,那地方当时被国民党控制着。

三兄弟一合计,觉得这是老天爷给的机会,偷偷制定了计划:到了马祖海域就动手,杀了其他战友,驾艇投敌。

为了不暴露,那几天三兄弟故意表现得特别乖,训练、出操都规规矩矩,可这反而让班长和“猴子”更警惕了。

“猴子”还专门找过吴文献,警告他要是过马祖岛时当逃兵,肯定会被军法处置。

吴文献表面点头,心里却早有了盘算。

1月8日晚上,登陆艇按时出发。等驶到马祖海域附近,按照规定要熄灯航行,避免被国民党发现。

吴文献看前面的船都熄了灯,就给吴春富使了个眼色,让他也把灯关掉。

船舱里一下子黑了下来,其他7名战士以为要暂时休息,都放松了警惕。

就在这时,吴氏三兄弟突然掏出事先藏好的武器——吴珍加端着高射机枪,吴文献和吴春富拿着冲锋枪,对着战友们疯狂扫射。

7名战士根本没防备,包括“猴子”和班长在内,全都倒在了血泊里。

班长临死前,还被吴春富羞辱,让他跪下叫“吴二爷”,可班长宁死不屈,最后还是被杀害了。

杀完人,三兄弟一点愧疚都没有,反而把战友的尸体抬到船头,用战士们的鲜血,在一块白布上写了“起义投诚,望军策应”八个字,然后打开船上的灯,朝着马祖岛开去。

1月9日凌晨2点半,马祖岛上的国民党守军,看到这艘挂着“血旗”的登陆艇,一下子高兴坏了,赶紧把三兄弟接上岛。

为了宣传,他们还给三兄弟洗澡、理发、换衣服,拍了好多照片,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到了台湾总部。

台湾当局得知后,觉得这是个打击大陆军心的好机会,立刻决定派专机去接三兄弟回台湾,还准备在台北搞个“万人欢迎大会”,让几百个记者来报道,把这事炒大。

可他们的运气不太好,派去的第一架C-47运输机,在马祖岛降落时出了问题。

马祖的机场是简易钢板跑道,飞行员紧张之下,把机翼蹭到了地上,飞机没法用了。

接着派去的PBY海上巡逻机,又因为太小,最多只能坐8个人,根本装不下三兄弟和随行的官员、记者。

没办法,台湾当局只能再从嘉义,调了一架HU-16水陆两栖机,这架飞机能坐22人,低空飞行性能也好,直到12点11分才降落到马祖岛。

这边国民党忙着调飞机,福州军区也早就知道了叛逃的事。

1月9日凌晨,守备师把消息上报后,福州军区司令员和政委立刻开会,一方面让无线电部队盯着台湾的动静,一方面让空军做好战斗准备,还把方案报给了中央军委。

周总理接到报告后,气得不行,他知道这事要是处理不好,不仅会让牺牲的战士寒心,还可能让更多意志不坚定的人动心。

他当即给福州军区回了指示:“有把握、有利就打掉它!没有把握也不是非打不可,总之不要吃亏。”

中央军委很快批准了福州军区的拦截方案,把任务交给了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皮定均。

皮定均当时就说:“要让台湾的万人欢迎大会,变成万人追悼大会!”

具体的拦截任务,交给了航空兵第24师的四架飞机:

两架歼-5作为主攻,由李纯光和胡英法驾驶;两架歼-6负责掩护,飞行员是沈学礼和杨才兴。

选歼-5做主攻,是因为它仿制苏联的米格17F,小巧灵活,火力还强,有一门37毫米和两门23毫米的机炮,特别适合打低空目标。

为了确保成功,福州机场的歼-6,保持在6000米高度“架桥”,漳州机场还派了四架歼-6,在11000米高空吸引敌人注意力,平潭岛的雷达也专门盯着马祖方向,连陆地通往平潭岛的一条线路,都被包下来当指挥专线。

那边国民党也没闲着,他们知道大陆可能会拦截,就搞起了“迷魂阵”:

马祖和台北之间用无线电反复喊话,说“准备起飞”,可飞机就是不动,想试探大陆的反应。

但福州军区的战士们不上当,一直盯着,没轻举妄动。

直到1月9日下午3点35分,HU-16水陆两栖机,终于载着吴氏三兄弟和14名国民党官员、记者,从马祖岛起飞了。

飞机飞得很低,只有200到300米高,想靠着海面隐蔽。

可刚起飞两分钟,就被大陆的雷达发现了。

3点39分,李纯光和胡英法驾驶的歼-5先升空,一分钟后,沈学礼和杨才兴的歼-6也跟着起飞,朝着目标飞去。

歼-5飞了18分钟后,胡英法突然报告:“右前方4公里,发现敌机!”

李纯光立刻下令:“你攻击,我掩护!”

地面指挥部也传来消息:“没有异常,坚决打!”

胡英法马上压低高度,朝着HU-16飞去。第一次开火时,距离还有800米,没打中。

李纯光赶紧提醒:“打早了,靠近点!”胡英法放慢速度,等距离缩到576米时,再次开火,这次正好击中了敌机的底部。

接着,李纯光接过攻击任务。

他把歼-5的高度降到200米,距离敌机300米时,清楚地看到了国民党的机徽,瞄准后开火,一下子击中了HU-16的左发动机,发动机马上冒起了白烟。

HU-16的飞行员慌了,一边压低高度想摆脱,一边向台湾求救。

可台湾离得太远,派飞机来也来不及,而且还有歼-6在高空盯着,根本没人敢过来。

李纯光没给他们机会,继续攻击,又打中了敌机的尾翼和右翼根。

这时歼-5的高度已经降到了40米,再低就可能坠海了,但李纯光还是坚持着,直到看到HU-16冒着浓烟扎进大海,才慢慢拉高飞机。

等确认敌机残骸沉进海里,四架战机才掉头返航。

这场拦截,从起飞到击落,干净利落,距离吴氏三兄弟枪杀战友叛逃,才过了16个小时。

那边台北的“万人欢迎大会”,早就准备好了,数万人在广场上等着,记者们也扛着相机待命,可等了一天,也没等到HU-16的影子。

最后国民党只能跟民众说“飞机不幸失事”,草草收场,民众不满的声音到处都是。

台湾当局还不死心,派了30多架次飞机,和好几艘军舰去出事海域搜救,可最后只找到一些飞机碎片,机上17个人,连一具尸体都没找到。

1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消息:“我国空军于1月9日下午,在华东地区上空,击毁一架美式蒋机,飞机残骸落海,无人生还。”

消息传来,福建军民都特别解气,福州军区很快就举办了庆功会,表彰李纯光和胡英法。

后来,李纯光和胡英法还被请到北京,受到了周总理、罗瑞卿等领导的接见,国防部给他们发了贺电,两人都立了一等功。

1967年,也就是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那7名被杀害的战士,也被追授了“烈士称号”,算是告慰了他们的英灵。

这事往大了说,不仅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稳定了台海的边防形势,更给所有人提了个醒:背叛祖国、残害战友的人,不管逃到哪,都不会有好下场。

直到今天,再回头看这件事,依然能明白一个道理:

来源:盛世守护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