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坑瓦岗英雄没错:这些人都是隐患,秦琼罗士信最好早些阵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09:50 1

摘要:“得瓦岗者得天下”之说是不准确的:翟让创建了瓦岗军,却没保住自己的性命;李密把瓦岗军发展到巅峰,最后被射杀的时候,身边却只有一个王勇王伯当;李世民搞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有五个出自瓦岗军,秦琼排在最后一位,排在第四位的魏征被推倒了墓碑,排在第十六位的郧国公张亮被

“得瓦岗者得天下”之说是不准确的:翟让创建了瓦岗军,却没保住自己的性命;李密把瓦岗军发展到巅峰,最后被射杀的时候,身边却只有一个王勇王伯当;李世民搞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有五个出自瓦岗军,秦琼排在最后一位,排在第四位的魏征被推倒了墓碑,排在第十六位的郧国公张亮被斩首抄家,倒数第二的英国公李勣第三代灭门,只有程咬金结局还算不错。

瓦岗军曾与“李唐军”并驱争先,李渊还曾写信向李密示好:“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余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惟冀早应图箓,以宁兆庶。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

李渊这壶迷魂汤的意思,就是咱们都姓李,将来天下是老弟你的,你坐天下的时候封我为唐王或唐公,我就心满意足了。

李渊忌惮李密,是因为当年的瓦岗军确实兵强马壮:秦琼是盖世猛将,罗士信程咬金悍勇非常,单雄信裴行俨是飞将、万人敌,徐世勣文武双全,魏征老谋深算,这些人要是抱成一团,任何一位明君英主,也不能不心存忌惮。

李世民是一代雄主,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他对瓦岗群雄的态度,却没有像演义小说写得那么好,我们熟悉的魏征、李勣(徐世勣)、秦琼、罗士信,都曾吃过李世民的哑巴亏:魏征和秦琼丢了半条命,罗士信丢了整条命,李勣如果不是善观风色,估计也得跟张亮一样下场。

唐朝史官刘餗(素)写的《隋唐嘉话》记载了李勣命悬一线的惊险:“太宗病甚,出英公(李勣原为莱国公、曹国公,贞观十一年改封英国公)为叠州刺史,谓高宗曰:‘李勣才智有余,屡更大任,恐其不厌伏于汝,故有此授。今若即发者,我死后,可亲任之。如迟疑顾望,便当杀之。’勣奉诏,不及家而行。”

李勣在李世民驾前活得战战兢兢,“几死者数矣”,魏征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李世民发狠要杀“田舍翁”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魏征在唐初夺嫡之争中是站在太子建成一边的。

魏征为自己立起了“直言敢谏”的“诤臣”人设,李世民杀了他就会影响自己的明君形象,直到魏征死后,李世民的怨气才发了出来。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一》记载:“征尝密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及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相之材。征卒后,正伦以罪黜,君集犯逆伏诛,太宗始疑征阿党。征又自录前后谏诤言辞往复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悦。先许以衡山公主降其长子叔玉,于是手诏停婚,顾其家渐衰矣。”

读者诸君精通古文,这段史料不用翻译,大家也能看出魏征和李世民一直各怀心腹事:魏征没那么“忠厚”,李世民也没那么“大度”。

李世民和魏征、李勣并不是“君臣相知”的典范,那么他跟秦琼、罗士信的关系又如何呢?

正史中的秦琼并没有救过李家父子性命,但李渊对秦琼好得出奇,那却是在《旧唐书·列传第十八》中有明确记载的:“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录前后勋,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授上柱国。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从平刘黑闼,赏物千段。”

据说李世民是修改过唐初宫廷档案的,对他不利的材料大多销毁了,所以只给秦琼五千兵马去打风头正盛的刘黑闼,《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记载,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的时候,详细描述了刘黑闼如何面对唐军战无不胜:淮安王李神通与李艺(就是罗艺,与徐世勣一样,赐姓李)汇聚五万大军,被打得“亡三分之二”;右屯卫大将军义安王李孝常与李勣被刘黑闼打跑,“杀步卒五千人,世勣(当时李世民还没有称帝,所以李世勣不用去掉中间那个字)仅以身免”。

刘黑闼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李世民只好派秦琼出马,但却没有给他足够的兵力:李神通和李艺五万大军尚且打不过刚成军的刘黑闼,现在刘黑闼一路过关斩将壮大队伍,李世民却只给了秦琼五千人。

秦琼虽然勇猛,但无奈兵微将寡,正面冲击根本就打过不过刘黑闼,只好出奇制胜:“秦叔宝等以五千骑击之,为黑闼所败,又以伏兵从河下起,横击刘黑闼,败之。”

幸亏秦琼随机应变,要不然那五千人早就被刘黑闼一口吞掉的,即使不被刘黑闼擒斩,秦琼回到李世民面前,估计也不会有好脸色。

秦琼侥幸获胜,或者说凭智勇获胜,被打败的刘黑闼跑到洺水城,不但让李世民无可奈何,还围杀了秦琼最好的兄弟罗士信。

正史中的程咬金没卖过柴筢也没贩过私盐,用的兵器是马槊而非大斧,这一点熟悉两唐书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同样也知道罗士信是秦琼最早也是最好的战友兼兄弟,他们在张须陀麾下就是搭档,到了瓦岗军又并为内马军四骠骑,先后加入唐军后,也都被李渊封为国公——罗士信参加洺水之战时的官爵是绛州总管、剡国公。

国公为从一品,州总管相当于军区司令,就是这样一个高级将领,李世民让他据守洺水城,却只给了二百人马,而最奇怪的地方就在这里——读者诸君细看两唐书,也会发现这一仗打得蹊跷:“太宗击刘黑闼于河北,有洺水人以城来降,遣士信入城据守。贼悉众攻之甚急,遇雨雪,大军不得救,经数日,城陷,为贼所擒。”

天降大雪,李世民的唐军主力不能从背后攻击刘黑闼,刘黑闼却能放心大胆亮着后背全力攻击罗士信,打了整整八天,才拿下只有罗士信二百人据守的洺水城,读者诸君细想一下,是不是也会产生很多疑问:莫非小说中建成元吉坑死罗成,就是取材于洺水之战?

瓦岗旧将很能打,也很受李渊器重,这是史实,但要说李世民对瓦岗英雄有多好,那就只能是演义小说和评书的虚构了:单雄信、王君廓、王伯当,都死于唐军刀箭之下,张亮被开刀问斩,魏征李勣如履薄冰,罗士信被坑入重围,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后“病休”十二年。

其实李世民“不待见”瓦岗群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些能打的武将、多谋的文臣,都是奔着李渊来的,按照惯例,李渊是要把他们留给继承人,也就是太子李建成用的,尤其是魏征魏玄成,更是直接分给建成当“太子洗马(也叫先马、冼马)”,如果瓦岗旧将都站在李建成一边,玄武门之变就会是另外一种局面了。

两唐书的记载很明确,在玄武门帮着李世民大开杀戒的,就是以下这十个人:“六月四日,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这十个人,没有一个出身于瓦岗军,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您坐在李世民的秦王、天策上将宝座上,又会如何防范和对待那些忠于朝廷而不是忠于自己的瓦岗群雄?

来源:半壶老酒半支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