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因为岳云鹏一句“抱歉啊兄弟”,本来只是全红蝉哥哥全进华做的一道白切鸡,硬是被推上了热搜。争议点在哪?在于鸡的“年龄”。全进华用了养足180天的果园鸡来做白切鸡,结果却被美食家周晓燕点评“不如30~60天的鸡好吃”。一句话,惹得广东网友炸锅了。
岳云鹏一句“抱歉啊兄弟”,把广东白切鸡推上热搜:180天的鸡,真不行吗?
这两天,因为岳云鹏一句“抱歉啊兄弟”,本来只是全红蝉哥哥全进华做的一道白切鸡,硬是被推上了热搜。争议点在哪?在于鸡的“年龄”。全进华用了养足180天的果园鸡来做白切鸡,结果却被美食家周晓燕点评“不如30~60天的鸡好吃”。一句话,惹得广东网友炸锅了。
要知道,在广东人的餐桌上,白切鸡那可是门面菜。逢年过节的喜庆时分,或是婚宴上那热闹的流水席,哪一桌能少了它的身影?它宛如不可或缺的点缀,为每一场盛宴增添别样韵味。关键是广东人对白切鸡的要求特别讲究:鸡要新鲜、要有嚼劲,但又不能柴。说180天的鸡不好吃,这事在广东人看来,多少有点“不懂行”。
很多外地人对鸡的理解停留在“越嫩越好”,但在广东,不少人其实更偏爱养到半年以上的鸡,肉质才结实,味道也更香。问题不在于鸡老不老,而在于厨师会不会做。白切鸡的火候拿捏极其重要,开水、冷水、冰水交替浸煮,时间稍有偏差,口感就会变得又柴又腥。
评判白切鸡味同嚼蜡,大多并非鸡本身之过。烹饪之艺,犹如细腻乐章,需精准把控。若觉其寡淡,往往是厨艺火候未达精妙之境。会做的人,能让半年以上的鸡肉滑嫩带汁,咬起来皮脆骨香;不会做的人,就算用“童子鸡”,也一样做得寡淡无味。
再说,全进华用的还是果园鸡。这种鸡平时散养在果树下,吃的东西杂,运动量大,肉质自然紧实。拿来做白切鸡,本身就是地道的食材。要是硬说30~60天的小鸡更好吃,这就有点“削足适履”了。那种鸡肉虽嫩,但香味不足,吃着总感觉差点意思。
广东人最在乎的就是“原汁原味”。哪怕是农村流水席,厨子手里一把菜刀、一口大锅,照样能做出让人念念不忘的白切鸡。去过粤西地区的人就知道,婚宴、进宅、年例上的菜,常常不比酒店差,甚至更胜一筹。因为材料够新鲜,手艺够扎实,不靠花里胡哨的摆盘,就凭那股原味就能征服食客。
所以这次的争论,其实是个很典型的“外行和内行”的碰撞。外行人觉得嫩就是好吃,内行人却知道,真正的白切鸡是用火候和刀工“吊”出来的。180天的鸡,完全能做得嫩滑可口,只是要有真功夫。
岳云鹏那句“抱歉啊兄弟”,本来是个玩笑,没想到却让大家开始重新讨论“正宗白切鸡”的标准。说到底,鸡老不老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厨子会不会做。毕竟,在广东人眼中,评判一家白切鸡是否美味,向来只需一言以蔽之:这鸡,够不够鲜嫩?味够不够香?
而这标准,从来不是“180天”还是“60天”能决定的。
来源:顶厨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