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萃三烈士是指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国统区进步刊物《文萃》周刊及地下出版的《文萃丛刊》工作,后遭国民党特务逮捕并在上海解放前夕惨遭杀害的三位烈士,1947年7月,“文萃”丛刊社被国民党特务查获,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三人被捕。
文萃三烈士是指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国统区进步刊物《文萃》周刊及地下出版的《文萃丛刊》工作,后遭国民党特务逮捕并在上海解放前夕惨遭杀害的三位烈士,1947年7月,“文萃”丛刊社被国民党特务查获,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三人被捕。
1948年12月27日,陈子涛与卢志英同时牺牲于雨花台,骆何民也被活埋于南京雨花台,吴承德于1949年5月9日被枪杀于宁波南门外薛家山大坟滩上。
抗战胜利后,中共南方局即于1945年10月9日创办了《文萃》周刊,后交由中共上海文委领导。前期为文摘性刊物,以转载大后方报刊的进步文章为主,主编计惜英;第34期后由原《华西晚报》主笔黎澍主编,逐步增加特约稿件,发展为一份时事政论性刊物。主要撰稿人有郭沫若、茅盾
1947年春,《文萃》周刊被国民党查禁,黎澍离沪,留下陈子涛(编辑)、骆何民(印刷)、吴承德(发行),将原来16开的杂志改为32开的小册子,以“文萃丛刊”名义继续出版,每一辑选一篇醒目的标题作为“书名”,迷惑审查者视线。
1947年6月24日,范用在北仁智里读书生活出版社见有人打听人人书报社,即前往报信,不幸被捕,与陈子涛关在同一囚室。陈子涛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不屈,后与骆何民、吴承德于1948年12月27日英勇就义,被称为“文萃三烈士”。范用因被捕时身无一物,在被捕两个半月后得获黄洛峰营救。陈子涛被捕时正在准备“文萃丛刊”第十辑《假凤虚凰》,吴承德邀范用设计封面,终究未能面世。
至此《文萃》周刊共出版2卷72期,丛刊9辑。第九辑《论世界矛盾》另印封面,以伪装本《孙哲生传》出版。
▼吴承德
江苏苏州人,1920年出生,1949年牺牲。他在《文萃》负责经理部工作,积极改进发行经销方法,扩大刊物影响力。1947年《文萃》转入地下后,他因参与进步活动被捕,后被押解至宁波,于1949年5月9日被枪杀。
▼陈子涛
广西玉林人,1920年出生,1948年牺牲。他曾担任《广西日报》记者、总编等职,1946年参与《文萃》编辑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捕后,他在狱中坚贞不屈,1948年12月27日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骆何民
江苏扬州人,1914年出生,1948年牺牲。他早年投身革命,曾参加红十四军,多次被捕仍坚持斗争。1946年参与《文萃》工作,1947年《文萃》转地下后,他负责印刷厂工作,1948年12月27日被活埋于南京雨花台。
《文萃》周刊于1945年10月在上海创刊,以转载进步文字为主,后因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宣传共产党政策主张,遭国民党当局查封。三位烈士的牺牲体现了他们在国统区坚持进步思想传播的勇气与担当,他们的事迹成为新闻史上的重要篇章。
来源:大容视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