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让高州木偶戏、木刻画等传统技艺在时代更迭中存续文脉,广东二师茂名光影文萃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15名队员于7月17-18日踏上高州非遗文化探寻之旅,以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为古老技艺注入青春动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让高州木偶戏、木刻画等传统技艺在时代更迭中存续文脉,广东二师茂名光影文萃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15名队员于7月17-18日踏上高州非遗文化探寻之旅,以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为古老技艺注入青春动能。
匠心传偶:高州戏台前的非遗守望
01
走访木偶传人,对话非遗守护者
在高州木偶戏的探寻之路上,实践团走近了两位非遗守护者——梁东兴师傅与车有杰师傅。
(图为团队成员与木偶戏传承人梁东兴师傅合影)
(图为团队成员与木偶戏民间艺人车有杰师傅合影)
梁东兴师傅是高州木偶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8岁踏上研习之路,三年后以艺谋生,四十余载坚守,对各类角色演绎臻于化境。他的表演不仅在国内广受赞誉,他还曾远赴德国交流。如今,年逾六旬的他在茂名幼师课堂倾囊相授,延续木偶戏生命力。
车有杰师傅则有着不同的经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被木偶戏吸引,拜师学艺,提线功夫日益精湛。但由于九十年代电视普及,木偶戏市场低迷,他不得不暂别舞台。2021年,他受抖音直播启发,重返舞台,带着自制白话字幕直播脚本,让木偶戏在镜头前焕发生机。
02
研习木偶技艺,体悟表演真髓魂
实践团与传承人的交流最终落于实践。实践团成员在梁东兴和车有杰两位师傅的带领下,开启了木偶戏研习之旅。
研习之旅
梁东兴师傅在传习室里,以《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为例,讲解木偶戏要“嚼透人物”,注重“活化”传承,引导学生将传统戏目与生活关联。
车有杰师傅的传习现场则充满烟火气,他向团队成员们展示直播脚本,并手把手教成员提线力道,逐句标注换气点,带着成员反复练习。
刻刀映心:木版纹路间的文脉传承
01
走进茂名博馆,聆听木刻非遗言
木偶戏余韵未散,实践团走进茂名博物馆,参与“非遗体验,匠心传承——高州木刻画体验活动”。
高州木刻画第七代传承人吴思志提到习总书记“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到五湖四海”的勉励,他表示年轻人是文化传承的生力军。
吴师傅介绍,高州木刻画从唐代发轫,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他曾代表中国传统艺术远赴18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吴师傅还以“和合致祥”木刻作品为例,讲解其蕴意与内涵,展现了木刻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02
触摸技艺温度,感悟匠心传承
讲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进行木刻画拓印体验。
向上更多
在传承人指导下,成员们先将印画纸铺展在木板上,用软布按压贴合,然后手持蘸有颜料的拓包轻轻拍击画稿。成员们在一次次尝试中逐渐掌握诀窍,体会到拓印背后对耐心与专注力的考验。
双艺承脉:高州大地上的文化赓续
此次非遗探寻之旅,让实践团成员收获的不仅是非遗技艺,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在与梁东兴、车有杰、吴思志等传承人的对话中,他们看见的是一群普通人用毕生热爱,为古老技艺筑起“防火墙”;在亲手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分量,是“守正创新”四个字背后的责任。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