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顺着大腿往下滴的画面还在网络流传,她却已从马拉松冠军变成舆论漩涡中的争议人物。
血顺着大腿往下滴的画面还在网络流传,她却已从马拉松冠军变成舆论漩涡中的争议人物。
“希望领导支持周末调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在哈尔滨马拉松夺冠后对着镜头哽咽的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全网争议。
这位被称为“最快女护士”的马拉松冠军,在生理期强忍疼痛跑出2小时35分27秒的佳绩。
没有等来预期的全面赞美,反而因为一番哭诉被推上风口浪尖。
8月31日的哈尔滨马拉松赛场上,张水华强忍生理期疼痛,血流满腿仍坚持完成比赛,最终夺得国内女子组冠军。
她冲过终点线的画面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最初收获的是一片赞叹之声。
然而赛后采访中,张水华哽咽着诉说自己参赛的艰难:“领导说这是个人爱好不给调休,想休息还得求爷爷告奶奶”。
这段话瞬间将她和她的工作单位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情迅速发酵,网友扒出她从2018年起就频繁参加全国各地马拉松比赛
仅2025年3月就参加了4场比赛,半年内参赛数量达到10场。
护士工作需要24小时轮班制,一个人调休就意味着同事要顶班。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半年10场比赛,可能需要同事顶班超30天。
医院护士“三班倒”,排班如同精密齿轮,一个人频繁调休可能打乱整个科室安排。
这引发了“她跑马拉松,我们跑断腿”的同事抱怨。
作为公立医院的护士(可能拥有事业编制),张水华签约了MCN机构和361°品牌,开通了商品橱窗售卖运动装备。
这被质疑涉嫌公职人员违规从事有偿活动。
网友纷纷质疑:“你用业余时间跑马拿奖金和代言费,同事加班得到了什么?”
张水华在采访中只强调自己调休的困难,却没有感谢同事们的付出。
这种行为被视作 “精致利己主义” 的表现。
有同事匿名爆料:“她跑比赛我们顶班,奖金她拿,黑眼圈我们挂”,配图是凌晨三点的病房走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翁山耕强调:“医院鼓励员工发展兴趣爱好,前提是不影响工作”。
关于张水华的具体班次安排,他表示“暂未研究”。
她的同事们通过匿名渠道表达了不满:“她跑比赛我们顶班,奖金她拿,黑眼圈我们挂”。
还有老护士私下吐槽:“她跑马拉松,我们跑断腿”。
张水华的丈夫王岢试图平息事件,表示妻子“太激动,没表达清楚”,并强调“调休没占用同事太多时间”。但网友并不买账。
福州市人社局表示:“如果单位没有特别规定,员工在没有占用工作时间,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从事代言或比赛并不违反劳动法”。
福州市卫健委则更为谨慎:“此类情况需结合护士所在医院及科室的内部工作安排与调整来确定”。
随着舆论发酵,361°品牌与张水华解约。
她删除了个人账号上的品牌信息,关闭了社交媒体评论区。
网友还将举报信递到了当地纪检委,质疑她身为公职人员违规从事商业活动。
纪检委已受理调查,如果查实,张水华可能面临记过、降级甚至开除的处分。
张水华被举报冤枉吗?
她频繁参赛确实给同事增加了负担。
护理工作需要团队协作,一个人频繁缺席,必然需要他人补位。
她将马拉松从业余爱好发展为商业活动,通过签约品牌、开通商品橱窗获利,却未明确区分职业身份与商业行为。
赛后只抱怨不感恩的表述方式确实不妥,显得忽视了同事们的付出。
但张水华的运动成就和精神值得肯定,生理期坚持完成比赛并夺冠展现了非凡毅力。
她丈夫表示,8月31日的比赛是利用休息日参赛,并非找人替班。
科室护士不少于15人,周末每天5、6个人值班,不值班可休息,同事间常互相替班。
人社局明确表示,在没有占用工作时间且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从事代言或比赛并不违反劳动法。
在如今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既鼓励职工发展体育特长,又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需要个人、单位和社会的共同思考和探索。
个人梦想与职业责任之间应当有明确的边界。
每个人都有追求爱好的权利,但当这种爱好开始影响到他人时,就需要建立合理的规则和沟通机制。
医院管理制度也可能存在改进空间。
如果能建立更灵活、更透明的调休机制,既能保障员工发展爱好的需求,又能确保工作正常运转,或许能避免类似矛盾的发生。
截至2025年9月5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表示,张水华仍是该院全科医学科主管护师,未被医院解聘或调岗。
但她抖音账号简介中“路跑签约品牌361°”以及“2023/2025哈尔滨马拉松女子全程国内第一”两个标签已被删除。
事件最终结果仍需等待纪检部门的调查结论。
无论结果如何,这起事件都已经给所有职场人上了一课:个人梦想值得追逐,但不能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
来源:迪博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