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科技思想家、《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他的《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里提出了五个预言。详细翻阅内容后,觉得他是基于现有技术发展趋势和人类创造潜力进行的逻辑性、具象化推测,这些预言很大概率或者说是一定会成为现实的。
Deepseek问世后,人工智能AI的发展令人充满期待又充满疑惑:AI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样?我们的未来将是什么样?
美国科技思想家、《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他的《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里提出了五个预言。详细翻阅内容后,觉得他是基于现有技术发展趋势和人类创造潜力进行的逻辑性、具象化推测,这些预言很大概率或者说是一定会成为现实的。
第一个预言:镜像世界--下一代沉浸式互联网
作者直接表明虽然现在智能手机普及,但到2049年智能眼镜将取代智能手机。随着元宇宙,或者说AR(增强现实)、XR(扩展现实)的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我们将进入“镜像世界”时代,即我们将处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叠加状态,或者说深度沉浸式体验。
比如平时我们在家里厨房看到冰箱,想知道冰箱里有什么需要先打开冰箱门,戴上智能眼镜,不需要打开冰箱门就会知道冰箱里物品的种类、保质期、营养成分等。比如看书不只是看文字,我们能通过进入镜像世界走入书中,身临其境地沉浸式体验书中每个角色的人生经历和爱恨情仇等。
镜像世界将有无数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处于镜像世界的我们将会被24小时、360度无死角、全方位获取信息和数据,包括政府、个人、群体组织、所有互联互通的机器和设备等。
智能眼镜将是不可或缺的载体或工具,它可以提供相机、音乐播放器、笔记本、钱包、钥匙、通讯录、地图、日历、手表、银行等更多应用功能,它将取代视频通话设备、医院的诊室、大多数教室、显示器、大屏幕电视、游戏控制器等。
当虚拟体验变得越来越唾手可得时,真实的体验反而会因此变得更加稀缺和珍贵。
第二个预言:异人智能普及
人类正在重新定义思考。
AI是人造的,现有的AI基于超大规模的数据训练和分析,因此有人认为AI是仿人类思考,是类人类智能。作者则认为,正是基于AI的思维方式与人类迥异,它有许多可能的思维方式,所以不要认为它一定会以人类的方式思考和互动。但它的思考是基于数据为基础,再加上人类历史上已有的数据运用和思考路径的模拟借鉴、整合应用,所以它是有一定智能水平的,并且可能会不断提升。
智能水平评价有三个维度:一是记忆力;二是推理能力;三是创造力。AI的记忆力是超越人类的,推理能力也在基于海量数据基础上快速提升,但AI与人类最大的区别是创造力的不同。鉴于目前AI的思考和创造都只是“有中生有,有中化优”,还不能像人类一样“无中生有,情之所至”,所以作者断言,25年内,AI仍将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工具,仍需在人类的指导下实现进化,它还无法自由探索和完善自己。
未来25年内,人类与AI的关系是“人+机器”的模式,人类与AI是指导者与合作伙伴的关系、队友的关系,人类以各种方式参与AI的运作,而不是让AI在云端独自思考,拥有自己的意愿和议程,类似《星际迷航》中舰长柯克和半瓦肯人斯播克的关系。
虽然目前AI的应用存在“复印机难题”(缺乏真正的创造力)和“正确答案难题”(给予的答案不是100正确)两个发展难题,但AI会变得越来越好,当它可以完美地、准确地解答所有问题,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人类智慧时,还能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而这一天未必不会到来,所以我们人类也要承认自己的无知。
第三个预言:每个人都有AI管家
看过《澳门风云2》的人,可能记得里面的机器人管家“傻强”,具备倒茶、按摩、洗衣等日常服务功能,会哭会笑会讲段子会搞笑,有情感,并在主人遇险时可变形为战斗状态。
不少人家中已用上智能家装,语音吩咐调整室温、湿度、光线、放洗澡水等等,现在AI主播、机器狗、人形机器人已经出来并进入日常家居生活,未来出现拟人化AI助理也会是必然的。AI助理是每个人的管家,每个人只需给AI助理下达指令,AI助理会像真正的管家一样处理好其他一切事务。人类可以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
看到这里,我大胆地再推测未来可能出现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未来的年轻人结婚欲望可能更低、甚至婚姻的形态也跟现在不一样,或许会演变成双方相互意愿缔结成一段时间的契约,并随时可根据双方意愿解除。
推测原由:一是未来的机器人更仿真,可以更全面的提供生理、陪伴、情绪、家务服务,更针对性地满足男男女女的个性需求;二是孕育孩子可由模拟宫腔完成,随着AI深度运用于医学,对人体结构将了如指掌,完全可以模拟出女性子宫,并实现科学拟人孕育过程,从而将女性从艰难的“十月怀胎”中解放出来,女性完全可以自由选择是自己孕育还是人工智能孕育孩子。女性即使不经历十月怀胎之苦,也一样可以成为好妈妈,却减轻了对自身躯体、健康、生命的损耗,所以能不吃苦何必一定吃苦呢。
趋势二:老年人将大量使用AI管家。
推测原由:现在即使很多人有子女,但因为与子女关系一般、或子女不在身边、或子女忙于工作、或子女负担重等原因,很多人老了也宁愿选择独居或进养老院,有些哪怕跟子女住在一起的,子女也不可能时刻陪着,很多时候老人普遍的孤独感、生活不便利、无法跟上时代形势、无法照顾自己等等,AI管家可以很好的提供聊天、陪伴、照顾、安全保护、辅助自理、分享社会新信息等服务,完全可以充当一个成年子女的作用,恰到好处地满足老人的需求,这在老龄化社会将至关重要,而老龄化将是全球化问题,尤其是将来人类寿命还会普遍延长。
第四个预言:透明和互见性社会
--每个人的数据透明和隐私博弈
怎么在高度个性化但透明的世界和没有任何个性化但有很强隐私的保护世界中间取舍,这将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命题。
我们享受未来万物互联的便利,也必将成为没有隐私的“透明人”,我们所使用的任何设备都将一定会是环境、运营数据的搜集者。其实我们现在使用各种程序和APP时就已经面临信息被搜集、隐私被泄露的问题,只是现在可以尽可能少地使用软件或APP,一样也能过活,未来则更难取舍,因为在镜像世界,不使用网络生活将极度不便。
由此我们将不得不去考虑三个问题:第一,面对政府和大企业,普通人如何能够在被搜集信息的背景下,很好地主张自己的权利?第二,在一个“人人皆媒”的镜像世界,每个人(依赖智能眼镜和各种可穿戴设备)和每一台设备(从汽车到家电等)都是真实世界的记录者,这种去中心化的信息搜集能否抗衡中心化的信息搜集?第三,怎么防控掌握镜像世界中设备和程序的操纵者利用搜集海量的信息后,胡作非为和侵犯普通人权益?
作者对此提出“互见性”概念,强调信息搜集的首要前提是用户的新人、对等的权利与责任、双向透明的责任制。我觉得对普通人信息权维护机制的建立健全将很难很漫长,因为普通人申诉和举证的手段太弱,而被侵犯的信息权载体掌握在对家手里。
当法律法规不完善、官方监控不全面的情况下,很多时候要靠商家和机构的良知来自律,这是与商家和机构利益最大化的宗旨以及人性利己的本能相违背的。经由现在常被爆出某某APP违规搜集用户信息就可知晓了,商家和机构的贪婪是本能,至于用户的信息隐私权益往往都是被官方监控、惩罚下才不得不去考虑的。
第五个预言:内容井喷信息爆炸社
--AI重塑内容创造
Deepseek的出现大大节省了我们写文章的时间、拓展了写文章的宽度,各种智能AI软件的开发将让我们更快捷、更高效、更发散、更方便地创造内容。
以前写一篇5000字的文章可能要几天,而且要反复修改,现在输入几个关键指令,几秒的时间就能出来。PPT、绘画、视频、音乐等等,凡是能利用机器、电脑制作的内容,以后都将能借助AI进行创造,而这种创造的便利性将带来各种内容铺天盖地爆炸式产出,但是内容的质量就良莠不齐了,由此也带来海量的垃圾信息、垃圾内容。
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检索出有用的、重要的信息,推荐变得至关重要,未来我们将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删选垃圾信息、垃圾内容上,也因此眼球经济或者说注意力经济在AI时代会有新的发展。
AI还将改变生产内容的行业,比如出版、影视制作、游戏、体验式项目、数字虚拟人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编剧和导演,一人电影、粉丝电影将变得十分流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数字虚拟人成为自己的网络玩伴。
AI还将重塑组织体系,上传下达、对基层工作进行统计和梳理的中层将精简或者被AI替代,组织架构将更加扁平和去层级化。
AI时代将出现很多新型和多元化的公司形态,大企业将越来越大,同时也会出现更多1-2人的袖珍型公司。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当然好的企业家是无法被AI替代的。AI将会让许多人失去工作,AI也会带来许多新的就业岗位。
AI对教育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个性化或因材施教将更加普及。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也将出现颠覆式改变。将来我们的孩子学生们?怎么学?如何考核?在技能学习和认知提升之间如何取舍?将是现在开始就要深度思考的。
医疗制药和生命科学行业也将被AI颠覆,或者说是带来飞跃式的提升。海量数据的应用、更精准精密的操作技术是这种改变的基础。
制造业、自动驾驶、家政行业、人行机器人、车内第三空间、太空经济等等,真的很期待这些改变啊。
有个好消息,因为AI推动医疗的进步,通过替换衰退的器官、掌握运用基因和细胞运作规律、克隆人、脑机接口、上载新生等新技术,人类的寿命将极大延伸,上百上千岁将不是做梦。只是,这样的话,这个星球将好拥挤啊!
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AI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