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连续三年领跑新势力销量榜的理想汽车,最近有点“迷”。2025年年初定下的70万辆目标,到8月只完成了26.3万辆,同比还降了8%。曾经的销量冠军,如今连新势力前五都进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曾经连续三年领跑新势力销量榜的理想汽车,最近有点“迷”。2025年年初定下的70万辆目标,到8月只完成了26.3万辆,同比还降了8%。曾经的销量冠军,如今连新势力前五都进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高端市场失守
理想L9作为品牌旗舰,曾凭借“500万内最好家用SUV”的口号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但2024年问界M9上市后,情况急转直下。问界M9以“1000万内最好SUV”对标,全年销量15.8万辆,直接抢走了L9的高端用户。到2025年,L9月均销量只剩4000多辆,较巅峰期腰斩过半。
问题出在产品定位和品牌力上。早期L9用户包括商务人士和家庭用户,但多次改款降价后,用户群逐渐集中到家庭场景。问界M9则通过华为品牌号召力和ADS 4.0辅助驾驶技术,吸引了更注重科技感和品牌调性的高端用户。2025年问界推出的M8,定价卡在L8和L9之间,进一步挤压理想的市场空间。
二、中低端市场竞争大
L6和L7贡献了理想60%以上的销量,但20万-30万元市场正在变成“绞肉机”。问界M7通过降价7万元与L7直接竞争,蔚来旗下乐道L90更以17.98万元的换电版价格冲击市场。曾经差异化的配置,如空气悬架、零重力座椅,如今成了标配。消费者更关注价格,理想的“性价比优势”逐渐消失。
2024年推出的L6虽然以24.98万元起售打开市场,但2025年乐道L90上市后,L6的自然进店量明显减少。在长三角地区,L6的交付周期从等待1-2个月缩短到现车,7月销量甚至砍半。价格底线不断被突破。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尽管销量下滑,理想的核心优势依然存在。L系列的NPS(净推荐值)指数连续两年位居行业第一,用户满意度远超竞品。“理想同学”语音助手针对儿童优化,两岁孩子也能轻松操作,这种家庭场景的深度适配是其他品牌难以复制的。
研发投入方面,理想自研的M100芯片性能领先市场2-3倍,VLA司机辅助驾驶技术即将上线,碳化硅电驱系统提升了6%的能效。这些技术储备为未来产品升级奠定了基础。但问题在于,这些技术优势是否能及时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四、品牌困境
理想的成功源于精准定位家庭用户,但这也成了品牌向上的阻碍。高端市场用户更看重品牌带来的身份象征,而理想“移动的家”形象难以满足商务或个性化需求。相比之下,问界通过华为品牌传递科技领先者形象,小米SU7 Ultra以“科技艺术品”吸引极客用户,理想的品牌溢价能力明显不足。
MEGA作为高端纯电MPV,虽然设计前卫吸引了部分兴趣消费群体,但销量始终未能达到预期。高端市场需要的不仅是产品力,更需要品牌故事和情感共鸣。理想L系列的家族化设计过于保守,缺乏新鲜感,难以突破“家用车”的刻板印象。
想要走出迷局,理想还要在技术上突围,加快VLA司机大模型落地,把辅助驾驶的体验做得更极致,同时抓紧布局5C超充网络,毕竟现在高端用户对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其次得慢慢撕掉“奶爸车”的标签,甚至可以找高端品牌联名,丰富“移动生活空间”的内涵。最后在产品端,中低端市场不能只靠降价,得拿出能打动商务用户、科技爱好者的新品。
总的来说,理想的困境,其实是新势力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的必经之路。要破局,可能需要在品牌、技术、产品三个层面同时发力、把曾经的“家庭优势”拓展成更全面的竞争力,或许理想能重新找到增长的引擎。
来源:暖春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