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泌尿外科高宇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了一例机器人经腹膜后入路的巨大肾错构瘤切除术,为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完整切除了最大直径近10cm的肾门部错构瘤,并成功保留肾脏功能。该手术因肿瘤位置深、紧邻肾门大血管、操作空间受限而具有挑战性,被视为微创外
郝素杰,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泌尿外科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泌尿外科高宇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了一例机器人经腹膜后入路的巨大肾错构瘤切除术,为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完整切除了最大直径近10cm的肾门部错构瘤,并成功保留肾脏功能。该手术因肿瘤位置深、紧邻肾门大血管、操作空间受限而具有挑战性,被视为微创外科领域的“拆弹”行动。
病例概况与诊断挑战
患者王女士(化名)因体检发现双肾占位,左肾占位性病变最大径约10cm入院。磁共振检查提示:双侧肾肿瘤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左肾肿瘤位于下极偏腹侧与肾门大血管关系密切,大小约为10cm,呈膨胀性生长,内部可见脂肪密度及软组织密度影,影像学特征符合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即肾错构瘤)的诊断。肾错构瘤虽为良性肿瘤,但体积巨大时极易发生破裂出血,导致腹膜后大出血,危及生命。
由于肿瘤体积巨大,已严重压迫正常肾组织,并占据腹膜后间隙,导致手术操作空间极为有限,传统腹腔镜下缝合难度高、出血风险大,且难以保证完整切除。综合评估后,中心泌尿外科主任高宇团队决定采用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技术进行左肾巨大错构瘤切除术。首先经尿道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术中冰盐水灌注备用。术中应用腹膜悬吊技术,控制肾血管,离断肿瘤与肾脏表面后,开始创面关闭,最后完全游离肿瘤。
手术技术创新与优势体现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以其高清3D立体视野、灵活的机械臂和震颤过滤功能,极大提升了复杂解剖区域的操作精度。尽管本例因肿瘤巨大、压迫严重、解剖标志不清,增加了分离难度,手术团队借助机器人灵活器械,采用"由浅入深、由边缘向中心"的剥离策略,先处理相对安全的肾上极区域,再逐步分离与胰腺、脾血管的致密粘连;对直径达5mm 的肿瘤滋养血管,采用Hem-0-lok夹闭后离断。对于肾动脉的游离与控制,腹膜后入路尽显优势。最终完整切除的肿瘤体积达10cm×9.2cm×10cm,病理证实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值得注意的是,该团队此前已成功完成多例高难度机器人辅助手术,包括机器人肾多发肿瘤保肾手术,机器人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保留性神经)。此次手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又成功保留了肾脏功能。这表明,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血管关系的不同,机器人技术既可用于保肾的肾部分切除术,也可用于根治性肾切除术,展现出极强的临床适应性和技术可扩展性。
低温灌注技术的肾功能保护
低温灌注是本例手术的又一创新点:术中灌注4℃冰盐水,使肾脏核心温度降至20-25℃,显著降低细胞代谢率(降温10℃时代谢率下降50%)。为复杂肿瘤切除争取了更多安全时间,使得手术操作更加从容。
泌尿外科主任高宇指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尤其适用于肿瘤直径超过5cm、位置深在、毗邻重要血管的复杂病例。低温灌注技术的应用更进一步避免了术中阻断肾血流导致的肾功能损伤,为保肾手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 结
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泌尿外科主任高宇团队此次成功实施的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巨大肾错构瘤切除术,再次验证了机器人微创技术在泌尿外科高难度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国产设备的推广应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有望成为治疗复杂肾脏肿瘤的标准术式之一,为更多患者提供精准、微创、快速康复的治疗选择。
来源:战支特色医学中心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