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人机在航空摄影、遥感测绘、物流运输及灾害救援等众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飞行中的结冰现象是导致无人机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无人机通常体积较小,对重量变化极为敏感,且有效载荷和 电源 多余功率有限,传统的防冰和除
无人机在航空摄影、遥感测绘、物流运输及灾害救援等众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飞行中的结冰现象是导致无人机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无人机通常体积较小,对重量变化极为敏感,且有效载荷和 电源 多余功率有限,传统的防冰和除冰方法 ( 如机械除冰或电热除冰 ) 并不适用。开发一种有效的防冰 涂层 成为解决无人机结冰问题的理想方案。此外, 对飞行中的结冰情况进行持续实时监测 , 可实现对无人机的 智 能控制 , 避免 其 飞行 事故。 为此, 构建 出 兼具防冰与 监测结冰 的 无 人机 智能 蒙皮, 能够显著 提高 无人机 的智能化水平 。 但 当 前尚未有 相关 研究 报道 。
针对这一现状, 天津大学 张雷 教授、 杨静 教授团队 在国际知名期刊 《npj Flexible Electronics》 (IF=15.5) 上发表了 题为“ Self-heal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kin for icing prevention and intelligent monitoring”的 研究论文 。 天津大学 徐思佳 博士 和 李瑞琪 硕士 为论文的共 同第一作者, 张雷 教授 和 杨静 教授 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优青 、面上 项目的支持。
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耐 低温 自愈 合 无人机蒙皮,该蒙皮同时具备防冰/除冰和实时结冰监测能力, 该柔性蒙皮由五层结构组成,包括整体自愈弹性体、电极以及防冰封装层。其中,封装层赋予蒙皮防冰和 除冰 特性,能将 非均相成核 温度降至-28.4°C,冰 粘 附强度降至 33.0 kPa以下。 得益于整体自愈传感结构设计,该蒙皮可实时监测无人机飞行中的霜冻与结冰情况,且即便在-20°C的低温环境下,其传感功能在受损后仍能完全自主恢复。这项研究提出了无人机智能防冰蒙皮的新概念,为其在极端天气下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图1)。
图1. 自愈合 智能无人机蒙皮示意图及性能介绍
为了使无人机蒙皮具备防冰和自愈性能,研究团队基于超分子聚二甲 基硅氧烷(PDMS)框架内多种动态键的协同作用,制备了一种通用的自主自愈弹性体(SE),作为基底和介电层。基于硅基SE的低表面能,设计了PDMS基含氟聚合物(PFS),并将其整合到SE中,作为无人机蒙皮的防冰封装层 (SEF) (图2) 。
图2. 自愈合涂层表征
PFS的作用体现在覆盖基底表面的极性基团(-C=O和-NH),减少动态氢键,降低冰 粘 附强度。SEF对冰核 的 形成 具有显著 抑制作用, 结冰 延迟时间 延长至 243 s ,是钢板(7 s )的35倍 ; 非均相冰成核温度降至 -28.4°C 。在除冰性能方面, SEF最低 冰 粘 附强度 为 33.0±1.214 kPa,低于一般的防冰/ 除冰 表面( 粘 附强度几乎没有增加,表明其 除冰 性能的稳定性 (图 3 ) 。
图3. SEF的防冰和除冰性能 表征
研究团队开发的自愈合智能蒙皮(SHIS)传感器由防冰封装层(SEF25)、上下电极层及介电层和基底(SE)构成,采用逐层打印工艺制成。各层均以SE为基础,既赋予传感器快速自愈性,又保障多层界面相容性。电极由含SE弹性体、液态镓铟合金(EGaIn)和固态银片粉的人工电子墨水制成:EGaIn连接银片形成导电路径,SE作为基质构建固态自愈电极。愈合时,EGaIn快速融合恢复导电,SE动态键助力愈合,二者协同确保导电性稳定恢复(图4)。
图 4. SHIS传感器的逐层制造及其传感和自愈性能
将 SHIS安装在无人机上可构成智能结冰监测系统,助力及时调整飞行状态。 室内模拟 实验 表明 , SHIS 对冰块响应快(约1.4 s )且稳定;在-15°C、湿度90%环境中,能通过电容信号变化监测结霜及结冰-除冰过程。 进一步地,SHIS 在温暖、微风、寒冷、多风等不同 户外 环境下, 也表现出 良好监测雨水或 结冰 情况 (图5) 。
图5. 无人机结霜和结冰的实时监测
通讯作者简介
张雷,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工程系 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A类(原国家杰青)、B类(原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化工与合成生物学、蛋白设计、低温保护、功能材料、海洋涂料等。已在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JACS, Angew, Chemical Reviews, AIChE Journal, CES, Research, 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杨静,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B类(原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某领域青年人才。主持国家级重点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专项子课题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仿皮肤传感材料与器件、材料合成生物学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Chem. Rev., Research, Adv. Func. Mater., ACS Nano, 等刊物发表SCI论文50余篇。
论文信息:
Self-heal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kin for icing prevention and intelligent monitoring . Sijia Xu#, Ruiqi Li, Shu Tian, Junyu Yu, Chengtao An, Kai Yang, Jing Yang*, Lei Zhang*. npj Flexible Electronics. 202 5, 9: 61 全文 链接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