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棍激增,香火难续,未来何去何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11:35 1

摘要:十年前李家沟过年时还能凑出五桌喜酒,去年整年只办了一场婚礼。村支书老李翻着泛黄的礼金簿:"2008年收的份子钱能买头牛,现在连条牛腿都买不着。"彩礼从"万里挑一"涨到"三斤三两",说的是百元钞票称重量,实际要二十八万起步。县城房价每平六千,没房没车的后生连媒人

农村光棍困局:当婚姻成为一道算不清的数学题

王守田的衣柜里挂着一套崭新的西装,标签都没拆。

这是他三年前为相亲买的,花了半个月工钱。

如今衣服还在,相亲的事早黄了。

在河北邯郸的李家沟,像他这样四十多岁还没成家的男人有二十七个,村里人管他们叫"光棍排"。

十年前李家沟过年时还能凑出五桌喜酒,去年整年只办了一场婚礼。村支书老李翻着泛黄的礼金簿:"2008年收的份子钱能买头牛,现在连条牛腿都买不着。"彩礼从"万里挑一"涨到"三斤三两",说的是百元钞票称重量,实际要二十八万起步。县城房价每平六千,没房没车的后生连媒人门槛都迈不进。

镇上中学老师张秀兰记得清楚,她带的毕业班女生八成考去了外地。去年县里劳务输出统计显示18-35岁女性在外务工占比67%,男的只有43%。"姑娘们宁可在城里端盘子,也不回村嫁人。"村口小卖部的冰柜上贴着张泛黄的相亲启事,风吹日晒了两年多。

民政部去年发布的报告里,农村男性婚姻挤压人口超过三千万。山西吕梁有个村搞过"跨省相亲",组织三十多个小伙去贵州,最后成了两对。女方家长开口就要在省会买房,吓得带队干部再不敢张罗。

五十岁的赵建国是村里最早一批光棍,现在养着二十多只羊。他掰着指头算账:彩礼二十八万,县城房子首付二十万,三金酒席五万,"种地挣的钱刚够给羊买饲料"。隔壁村有人借了网贷凑彩礼,结婚半年媳妇跑了,现在还在打官司。

政策不是没想办法。县里搞过返乡创业补贴,养土鸡的给两万,开网店的免三年税。真回来的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年轻人嫌赚得少。去年省妇联搞"鹊桥工程",组织过八场相亲会,来的姑娘还没工作人员多。

村里王老太太天天催儿子相亲,可连她都说现在的姑娘"眼皮往上翻"。她家大儿子在东莞电子厂当组长,相了五个对象都嫌他买不起深圳房子。小儿子在县城送外卖,有个对象处了三年,去年分手时姑娘说:"你人挺好,可我等不起。"

有些光棍们想开了。三十八岁的周建军在快手上开了账号,天天直播种地喂猪,有六千多粉丝。他收到过山东一个大姐寄的毛衣,内蒙有个离异女网友常给他打赏。"网上说说话挺好,真过日子谁跟咱受穷?"他去年把老屋刷了遍漆,自己住了东屋,西屋摆着网购的充气沙发,说万一哪天有客人来。

镇上养老院新盖了栋楼,专门收留无儿无女的老人。院长说近三年入院的光棍增加了四成,最年轻的才五十二岁。县医院统计显示,光棍群体慢性病发病率比普通家庭高30%,医生说和长期独自生活有关。

邻村张家庄出了个新鲜事。七个光棍合伙开了间养老合作社,谁生病了互相照顾,凑钱请护工。墙上贴着值日表,周三老张负责做饭,周五老李打扫院子。他们去民政局问能不能算"特殊家庭",想申请补贴,工作人员挠头说没这条政策。

省社科院去年调研了二十个光棍村,报告里写着:82%的受访者认为"结婚成本过高",但仍有63%男性坚持"必须传宗接代"。带队教授在座谈会上叹气:"这些后生卡在传统和现实中间,像隔着玻璃看热闹,怎么都挤不进去。"

村里最年轻的单身汉是九零后的小斌,他在县城美团站点当骑手,一个月能挣五千多。相过三次亲,女方都问他有没有打算去郑州买房。他手机里存着十几个婚恋APP,最近在学短视频剪辑,说等粉丝过万就开直播征婚。

李家沟的祠堂去年重修了,族谱新添了十二页空白。老族长让每家出男丁来抄谱,来了二十多人,有八个是四十往上的光棍。他们蹲在墙角抽烟,有个后生突然说了句:"咱这页写完,下页谁接着写?"一院子人没接话,就听见烟头按灭的滋啦声。

县里新来的扶贫干部琢磨着搞"光棍经济",说要开发单身汉旅游路线。村里人听了直摇头——谁愿意花钱来看一帮老男人种地?倒是有个北京来的导演相中这个地方,说要拍农村光棍纪录片,开机那天来了半个村看热闹。摄像机架好,那些平日能说会道的老光棍,对着镜头突然都成了哑巴。

来源:9952-g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