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中元节发布倡议书,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6 11:18 1

摘要:九三大阅兵那天很遗憾没有观看直播,因为近期临近中元节,我和大家伙儿一样都忙着上坟了。即便满是杂草蚊虫,也要大包小包的拎上山,只为寄托心里那种思念的情绪。

文 | 玉龙

配图 | AI生成

九三大阅兵那天很遗憾没有观看直播,因为近期临近中元节,我和大家伙儿一样都忙着上坟了。即便满是杂草蚊虫,也要大包小包的拎上山,只为寄托心里那种思念的情绪。

而上坟其实就是两件事,买鲜花贡品和纸钱。

这两件事原本并不矛盾,毕竟是传承几千年的民俗文明了。但放到现在二者却是相互矛盾的存在。一方面提倡文明祭祀,倡导鲜花纪念,这叫文明;另一方面烧纸钱,既有火患也污染环境,这叫陋习。

不同时代看待一件事的确是完全的不同的。以前的普遍现象,放到现在已经是一种陋习了。而如今大环境禁止烧纸钱,各种移风易俗的规定和倡议书不断出现,可在烧纸钱这件事上仍然很难禁止。

而聊到这我们要回答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禁和为什么禁止不了。

先说为什么要禁吧。

大家伙认识到的禁止烧纸钱可能只看到火患和污染问题。但实际上这背后是延续几千年的诟病,其实就是两个字:迷信。

可能有一部分人会说了,这不是迷信。的确有很多玄而又玄的事儿让人看不清,甚至误以为真。

举个简单的例子,家有三月龄小孩的总会半夜哭闹不止,在一些农村就会觉得这是一种“玄学”,得找人看看,看完后烧点纸“送走”后孩子好了,于是他们就确定这是真的。

但在科学上这是小孩肠绞痛,一般持续一两个小时就会自行好转。

这两个碰在一起一部分人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但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孩子能好,啥方式都行。

于是烧纸也成了一种“治病”的行为了。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说烧纸钱能够送达那边,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这边烧什么都能送到?那么在没有纸的时代,人们烧什么?

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回答,或者大家伙心里都有答案。

所以,我的观点是烧纸并不是纸钱本身,而是上坟烧纸这件事儿。烧纸是迷信,但烧纸这件事儿是缅怀相思最好的方式,本质上是希望去了那边的人能够过的更好而已,就这么简单。

所以迷信要禁,纸钱作为迷信的载体也要禁。

但说实话禁了这么多年为什么禁止不了,甚至造纸钱都形成一种产业,乃至破案的标题都被写成:破获一起千亿假冥币案。

那么为什么禁止不了?

要说原因的话,除了它是传承几千年的民俗文化之外,烧纸钱本身更是人们心中一种寄托相思的方式。

但烧纸钱已经被定义为陋习,是被禁止的。但是你会发现,不管怎么禁止,总会有人上山烧纸钱。

因为这件事的确禁止不了。

在一年中大概有那么四五次,两次是换季、一次是忌日、还有清明节、中元节等,这些日子都是要上坟的。

而在大环境禁止烧纸钱的背景下,一边要禁一边要烧,于是在我们身边形成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禁禁不了,该烧的还会烧,甚至兴城城里街道随便烧,山头烧纸全面禁局面。

不过中元节似乎有些不同,可能这是一种人性化管理的方式吧,毕竟堵不如疏,一刀切的全面禁止也必然会反弹。

于是倡议书出现了。

就如近期咱们葫芦岛某社区发布的倡议书吧,文字内容写的的确不错,逻辑也很清楚,但说实话,在我看来起不到什么作用。

毕竟只是一部分倡议书,所谓的倡议就是期望特定群体能够响应并支持,但在我看来,写着分倡议书的认识也不一定会支持。因为中元节上坟的确很少有不烧纸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

就聊到这吧,觉得不错点点赞。

来源:乡间小武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