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的我,这样安排—— 一个人老后的生命结局

B站影视 2024-12-02 02:22 2

摘要:但无论如何,那时那刻的我,总会昨日重现地怀疑: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失败者,是个落魄的丧家犬。

50岁了,独居。

总有好事者,他们捕捉住我的眼神问:

“你一个人过,很孤独吧。唉,真可怜”

接着,他们会把目光移向远处,貌似自言自语着,故意给我听:

“还好,我有老伴、有儿女,热热闹闹。人嘛,就要风风光光的……”

完后,他们笑着,又把目光重新投在我脸上,仔细寻找我的表情。

每当这时,我总搞不清:这些人是真的关心我,还是想看我个笑话。

但无论如何,那时那刻的我,总会昨日重现地怀疑: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失败者,是个落魄的丧家犬。

独居的我,越来越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买菜做饭、清洁房间、散步遛狗、读一本书、想一件事、网上购物……

历经半生坎坷,终于用半条命,我买到一个大明白:

一只小兔子,在丛林法则的世界里,它想要活命,不再遭受撕咬,那就必须离开硝烟四起的狼群。

我的弱在于:是个老实人,脑子呆、心眼直,生性慈悲软,不懂,也不会变通。雪上加霜的是:身子骨还差,打娘胎里出生就气血不足,本来是堂堂的北方人,说起话却吴侬软语,让人总觉差着半口气。

羸弱之人,要想不受欺负,最好远离人群。

一个人,独来独往,花自己的钱,吃自己的饭,走自己的路,住自己辛苦工作赚来的房间——我想:这应该没多大错吧。

也许,他们还另外操心着我的老后,幻想我日渐的孤苦伶仃。

现在的我,一个人的独居,不再随礼、也不再讨好。对人,也不随意心软,不是我不善良了,只是,我得先保护好自己。

而人们,总喜欢窃窃私语,说我变了,变得不通人情。

甚至开始有人,拍着胸脯断定:我有精神病。

其实,我早就明白:

人来这个世界走一趟,只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活,所以要尽可能地美好而快乐。只要不违法,那些“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全部是糊弄傻子的东西——你可以理会,也可以冷场,但不要放心上。

现在的我,无亲无友无梦,我活在当下——身体健康,能吃能喝,能运动、能玩耍。

不迁就谁,也不服从谁。

我活成一朵孤独的花,远远地去盛开,孤独地自我美丽。不受人嫌弃,更不受谁摧残。

所以,说我是精神病——哈哈,那就算是吧。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虱子。

月亮的圆,是美的——白、大、亮。

但月亮的残,也不错——柔、暖、淡。

可是,这些话,说给那些可怜我独居的人,估计是对牛弹琴;也或者:你永远不会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独居的我,活成自己的样子。

一只弱小善良的兔子,上天安排给它羸弱的本质。这有什么办法呢?落地在群狼四起的丛林世界,它只有逃到世外,为自己亲手种养一片芳草地。

一个有勇气独居的人,那她一定是想好了自己老去的样子。

就如,作家张爱玲为自己安排的最终结局。

是的,最后的张爱玲,有什么不好吗?

我不相信:儿女绕膝,就能活成永不消失的神仙。

天才作家张爱玲,她是清末名臣李鸿章的外曾孙女,在旧上海洋房豪车、仆人成群的贵族家庭里,家有小女初长成。

但暮年的她,深居浅出,独自幽居于美国洛杉矶。那在追逐美的青春里,旧上海豪门贵族小姐的奢华之约,早烟消云散、荡然无存。

暮年的她,是有钱的,花不完,根本花不完。因为,除了美国对公民的福利制度,更重要的是:张爱玲是港台内地红透半边天的女作家,她有丰厚版税。

但暮年张爱玲,奉行大道至简,彻底与身外之物做疏离。

她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人沉浸于文字世界,不苦不悲,平静安详,又创作出《小团圆》《对照记》等多部佳品。

张爱玲的房间,没什么家具。连她最爱的写字,都在硬壳纸箱上完成。

1995年9月,75岁的张爱玲,在她居室、一张靠墙简易的行军单人床上去世——但直到一个星期后,才被伊朗房东发现。

去世多日的张爱玲,身下铺一条灰蓝色毯子,脸朝房门。手脚自然平放,嘴巴和眼睛紧紧闭着,神态平和安详——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独居的我,活在当下。有能力、有义务、让自己快乐每一天。

独居的我,也想过自己一个人的老后。

但我有勇气,也更倾向于接受:张爱玲式生命末端的结局。

一只小兔子,为了生存,忍无可忍,带着满身的伤痕,为了活命和尊严,逃出丛林世界的狼群。

小兔子不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只是,它命运不济。

——海明威说:我曾经被打败,但从不会被打倒。

并且,我现在也想得很明白:

生命,不过是天边,那一场华丽的过眼烟云。

来源:心虹说情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