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 "银发关爱" 的温情包装下,犯罪团伙将超市促销台变成精准狩猎场。这些穿着统一工装、佩戴工作证的 "志愿者",专门选择老年人买菜时段设点,以扫码领纸巾为由,构建起完整的诈骗链路。在湖南某地破获的案例中,诈骗分子甚至伪造出包含卫生部门盖章的《老年健康关爱计划》
2025 年 5 月 15 日清晨,南京鼓楼区某社区超市门口,72 岁的市民攥着刚领的免费抽纸,浑然不知这包价值 2.5 元的纸巾,即将让她毕生积蓄化为乌有。
在 "银发关爱" 的温情包装下,犯罪团伙将超市促销台变成精准狩猎场。这些穿着统一工装、佩戴工作证的 "志愿者",专门选择老年人买菜时段设点,以扫码领纸巾为由,构建起完整的诈骗链路。在湖南某地破获的案例中,诈骗分子甚至伪造出包含卫生部门盖章的《老年健康关爱计划》红头文件。
犯罪心理学专家指出,这种 "接触 - 渗透 - 收割" 的诈骗模型极具迷惑性。杭州某受害老人手机里,存有与诈骗分子长达 3 个月的日常问候记录,最终却被诱导投资虚假养老项目。国家反诈中心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涉及老年人的免费赠品诈骗案同比激增 217%,平均单案损失达 23.7 万元。
浙江嘉兴某犯罪团伙的账本显示,他们通过免费纸巾获取的老年人信息,每条售价高达 80-150 元。这些数据在暗网流转后,会经历三轮精准筛选:首次筛选存款 20 万以上人群,二次筛选独居老人,最终锁定子女在外地工作的目标。安徽警方近期摧毁的犯罪网络,查获的老年个人信息竟超过 50 万条。
更令人心惊的是骗局的 "病毒式传播"。广州某诈骗组织开发出 "亲情裂变" 系统,鼓励老人带亲友领取赠品,每成功推荐 1 人可额外获得洗衣液等礼品。在这种机制下,某退休教师竟无意中让整个老年舞蹈队的成员都落入陷阱。
在郑州某社区,诈骗分子租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场地,以 "政府惠民工程" 名义开展免费体检。老人们不知道的是,那些显示异常指标的体检报告,都是提前设置的诈骗剧本。当 82 岁的市民颤抖着签署 80 万元 "救命金" 借款协议时,对方出示的却是盖着假公章的《国家大健康补贴协议》。
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正在撕裂社会信任基础。上海某老年大学调查显示,76% 的受访者表示不再相信社区公益活动,89% 的老人开始抗拒智能手机操作。当我们警惕免费纸巾背后的阴谋时,是否也该反思:究竟是什么让这些骗局总能找到滋生的土壤?您身边的长辈,是否也经历过类似遭遇?
来源:优雅饼干6NsJg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