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四)个性同窗||粟克武专栏(10)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0 22:03 1

摘要:印象最深的是梁冰。他性情豪爽,多才多艺,大背头、喇叭裤、收录机样样齐备,书法、摄影、音乐、武术行行精通。尤其是他的吉他弹得极好,在班级首次举办的联欢会上,他以一曲《童年》赢得了满堂喝彩。有一次我应邀到他家玩耍,他拿出一箱流行歌曲磁带放给我听,其中好多是邓丽君、

我的大学(四)

粟克武

个性同窗

同学四载,身边有好多极具个性化的同学,与他们在一起,我有如依附在江河中的一滴水,在随波奔腾前行中得到助力、充实与成长。

印象最深的是梁冰。他性情豪爽,多才多艺,大背头、喇叭裤、收录机样样齐备,书法、摄影、音乐、武术行行精通。尤其是他的吉他弹得极好,在班级首次举办的联欢会上,他以一曲《童年》赢得了满堂喝彩。有一次我应邀到他家玩耍,他拿出一箱流行歌曲磁带放给我听,其中好多是邓丽君、凤飞飞、徐小凤的原声,在那个时代,这可是难得一见的靡靡之音啊,我被震得目瞪口呆。

梁冰的身体素质极好,有次上体育课,他一时兴起,当众表演了一个鲤鱼打挺,全班同学中只有他能做得到。他乘机炫耀自己练过武术,与当时南宁一个武术名家周云鹏学过云云,把大家听得一愣一愣的。

梁冰思维活跃,创意极多,常有各种奇思妙想。大二那年,他和郑军健合作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获广西青年文学创作比赛奖。在他身上,多少有一些江湖气息,注重哥们义气,有时容易冲动。有一天,下课的时候,梁冰把我叫到一边,悄悄地跟我说,他约了某人中午在教学楼前单挑,问我有没有兴趣前去观战。我怕他出事,便跟随他一同前往。对方是个柳州仔,也是个暴脾气,见面之后三言两语就要动手。我和旁边围观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把他们拉开,这才避免了一场恶性争斗。

梁冰很喜欢读武侠小说,尤其喜爱金庸和梁羽生的作品。他曾告诉我在南宁饭店附近一个居民楼里有一个出租港版武侠小说的地点,我欣然前往竟然找到了地方,此后一段时间,我把老板的藏书看了个遍。梁冰的豪爽性格,极像武侠小说里的侠客,在七九一乃至中文系和学院都是有名的,为此他拥有很多粉丝的拥戴。我们班一个同学,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到盲从的地步,他就像是梁冰的影子,只要梁冰出现基本上都能看到此人跟在他的身边。

(左起)梁冰、陈小建、李苏民

陈小建是地道的南宁人,入学前就已经是某中学的教师。因为这个缘故,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五个选项他只填写了一个,那就是南宁师院,在“是否服从分配”一栏,本来他准备写“不服从”,后来考虑到这样写有可能产生误解,遂改为“南宁师院是我唯一的志愿”。他的这个做法在所有考生中是独一份,当时中文系蒙书记把他当作报考师院志向坚定的典型专门提出了表扬,一时传为佳话。

陈小建入学前就是南宁市教育系统的优秀班主任,他工作经验丰富、心思缜密、口才了得,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入学时他就被指定为我们班的副班长,后任中文系学生会主席。他在同学中的口碑极好、号召力极强,先后组织了七九一班毕业二十五年、三十年和四十年的庆祝活动,组织编纂出版了《永远的七九一》和《多彩年华》两部颇有影响力的文集和画册。他还是南宁师范大学南宁校友联络处主任。

有一个经典的场面被七九一广为称道。有年学院举办文艺晚会,陈小建和本班女同学焦曼排演了一个节目《白毛女》的片段“扎红头绳”。两人的扮相、表演、演唱都十分精彩,曾经轰动一时。摄影师钟良谋抓拍了一个杨白劳给喜儿扎红头绳的镜头,这张剧照成为了南师大影展的经典之作。此后我们班聚会,但凡有陈小建和焦曼到场,都少不了要请他们再次回顾演绎那个经典的场面。毕业四十年活动中,陈小建再次展示了这张照片,依然赞叹声不绝于耳。

李苏民,老红军的后代,中共党员,被誉为大哥大级的人物,给人的印象是正直坚定、宽厚和蔼、坚韧自律,在同学中有极高的威望。他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从未上过高中,参加高考的时候他已经有10年的工龄,仍以惊人的毅力复习考试并成功入围。他是本班第一任班长,大学四年中他的座位一直在最后一排,就像是一枚定海神针,牢牢地钉在那里把控全局。毕业多年,同学们见面仍称他“老班长”。

李苏民生性豪爽、待人真诚、处处为他人着想,他还是陈小建和郑军健的入党介绍人。他喜旅游、好摄影、善诗词,常有佳作与同学分享。

邓荔华,祖籍临桂,是我的老乡。我们的父辈曾有过一段特别的交情:文革时期她的父亲被迫害,下放到临桂卫生系统,在桂林虹桥旁边一个公共厕所当管理员。我父亲也是那个时候被下放到四塘的五·七干校劳动,经常赶马车到市里各个公厕掏大粪,于是两个人有了交集并渐渐熟悉起来。父亲说,邓老做事非常认真,他曾经专门制定了一个公厕管理规定,用毛笔抄写张贴在厕所的墙壁上,还曾写过一篇如何管理厕所的文章登在报纸上。后来我把这段故事写进了我的一篇文章,邓荔华看到之后感叹道,真是缘分啊!

邓荔华多才多艺,尤善歌舞,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和学院学生会文艺部长,经常活跃在学院的文艺舞台上。她和李连进的男女生二重唱成为学院文艺汇演的保留节目。她还有一手绝活,那就是舞剑,大学期间曾参加南宁市武术比赛获一等奖,在南宁师院素有“公孙大娘”的美誉。院报摄影师钟良谋专门为她拍过一张舞剑的照片,并登在院刊的扉页上。

(左起)邓荔华、陈映红、王相民

邓荔华生性豪迈,落落大方,不拘小节。大一放暑假,她和班上几个同学相约到邕江漂流,买了个大西瓜放在游泳圈上,没有刀,她便用手掌劈开,分给大家伙边游边吃。那天被晒得满脸通红,脸蛋和手臂都变成了麦粒色,她豪爽地自嘲,游一次泳变成烧猪了。

陈映红是我们班应届生中表现很突出的一位,因她的名字,同学们都亲切地喊她“红太阳”。她性格开朗、热情谦逊、乐于助人,担任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勤勤恳恳地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对陈映红最初的印象,是她第一次在班上给大家做眼保健操领操示范的时候。她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红的,眼睛不怎么敢看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大声地讲解动作要领,慌乱中还把“太阳穴”念成了“太阳系”。有人提醒说,是“太阳穴”吧?她这才醒悟,很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因为年龄相仿,我们之间很谈得来,有年暑假我们还和其他几个同学一道去上林县游览了一次。毕业以后,我们两口子和陈映红一直保持着联系,经常在一起分享工作生活的点滴,相处得很愉快。

1996年,我和妻子被评为南宁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军人家庭模范夫妻红花绿叶奖”。颁奖大会那天,我和妻上台领奖,在颁奖嘉宾中,赫然见到了陈映红。那时她已升任南宁团市委书记。老同学能在这样的场合见面实属难得,双方都感叹不已。此后,陈映红还在贵港市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新闻出版广电局、妇联等多个单位任职,官至正厅级。

王相民是本班发愤图强的典型。他来自乡村农户,家境贫寒,却志向高远、苦读不缀。入学之初,他的方言口音很重、普通话都不会讲,硬是凭借着坚韧的毅力,通过背声韵母表、反复录音自我纠正等办法,顽强地通过了语音考试。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执着,他克服了各种困难,顺利地完成学业,各科目成绩都名列前茅。毕业后,他当过老师,十年而成为学校校长;调任柳工集团,他从办公室秘书、主任干起,又十年而成为该集团董事、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相民是本班唯一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四年同窗,同学之间有太多的瓜葛与牵绊,或帮助提携、或互助友爱、或凝心聚力、或争吵辩论……,多少年后,所有这些都成了珍贵的回忆。

粟克武: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武警广西总队服役25年,武警大校警衔,著有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广西日报》《广西文学》《三月三》《红豆》等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多篇。

来源:河南文苑2i3n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