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背景下,一大批长宁教师热情奔赴距离上海近万里之遥的新疆辛勤耕耘,播撒教育的希望种子。2024年,长宁区教育局委派第十一批第二轮教育组三位教师人才前往新疆克拉玛依进行对口支援工作,西延安中学副校长王浩峰、江苏路第五小学副教导主任王立、虹桥中学教师李琥牢记着“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的誓言和使命前往新疆克拉玛依市支教,为克拉玛依教育带来一批优秀的“长宁经验”。摘要: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背景下,一大批长宁教师热情奔赴距离上海近万里之遥的新疆辛勤耕耘,播撒教育的希望种子。2024年,长宁区教育局委派第十一批第二轮教育组三位教师人才前往新疆克拉玛依进行对口支援工作,西延安中学副校长王浩峰、江苏路第五小学副教导主任王立、虹桥
西延安中学王浩峰:
回答好“为何而来、来而何为、去而何留”的援克三问
为何而来?来而何为?去而何留?上海市对口支援克拉玛依市前方指挥部的“援克三问”叩动着无数援疆干部们的心,这也是援疆人才长宁教育组组长王浩峰日夜谨记思考的问题。
来到克拉玛依后,王浩峰担任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克区教研、督导和两地交流。到任之初,他便抓紧走访学校,了解情况,立足“教研的有效性”,对克区教研室的工作提出新的思路,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月报机制、常态化阶段交流机制等新的工作机制,并引入长宁优质教育资源予以支持和推进。此外,他推动克区“卓越教师发展”计划,成立“蔡忠平双新课改名师工作室”,改进督导评估方式;协助克市教育局,落实多个两地交流项目,持续推进克区中小学校和长宁区中小学校结对共建。
近年来,克拉玛依快速发展,但仍然有部分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浩峰想方设法为克区多名困难学生提供图书文具;同时协调上海教育单位为红山湖学校和绿雅小学捐书一万册。
“2025年,是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在疆工作的最后一年,也是上海援克十周年。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和长宁教育组其他两位老师一起,以助力克拉玛依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己任,在教育人才培养、学校课程建设、优质均衡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做好两地交流、资源共享和协作联动等工作。”提起在疆的未来工作,王浩峰满怀期望。
江五小学王立:
因地制宜,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美术教学理念
“开阔当地美术教育眼界,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落实‘双新’课程改革后的教育教学变革。”带着这样的援助目标,王立作为上海教育人才来到了新疆,担任克拉玛依市教育所美术教研员。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克拉玛依的生源差异极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而由于统一部署使用美术教材循环利用模式,节约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使得配套的美术学习材料不足,部分学生只能用白纸和一套水彩笔进行学习。”
面对生源差异大、学具不足以及“双新”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尚未确立等诸多挑战,王立积极进行调研走访,通过听评课、上示范课进行教研指导,为当地教师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以现有教学条件为本的美术教学理念。结合克拉玛依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王立协助当地学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从版画、麦秆画、农民画到服饰设计,丰富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的美术课“流光溢彩”。
作为一名上海援克干部,王立积极担当两地携手沟通交流的信使。他组织多次远程美术教学研讨会,这些活动不仅邀请了沪克两地的美术教育专家,还吸引了来自青海和云南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在他的组织协调下,许多克拉玛依学子的作品跨越千里出现在了虹桥当代艺术中心第十六届国际少儿生肖绘画展的现场,克拉玛依市第一小学、第七小学、第十八小学和南湖小学还建设起校级元宇宙虚拟美术馆。此外,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读写姿势,协同学前及小学语文教研员进行指导科普,并与上海市儿童医院眼科、上海市新华医院脊柱外科合作录制纠正不良读写姿势的教育视频。
调研走访8所中学、14所小学,听课90余节,访谈教师53人次、学生59人次,这是援克干部王立在克拉玛依一年来的教育足迹,却远不是他的终点。“希望在2025年,能够逐步组建出一支核心教研团队,通过工作室形式进行课题研究;同时促成两地教师互学互访,继续加强沪克两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为当地的美术教育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王立说道。
虹桥中学李琥:
带着一份特殊的情结,赓续沪克情深
“我出生在新疆,父亲20世纪60年代参加了新疆建设兵团农五师,母亲作为老三届上海知青在1966年响应国家号召去新疆支边。”提起与新疆的缘分,教师李琥的内心总忍不住翻涌起眷恋之情。带着这样一份特殊的情结,李琥接过父辈的接力棒,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途,成为援疆以来年龄最大的一位教师。
从一名中学的一线教师,到挂职克拉玛依市教研所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教学者到指导者的角色转换带给了李琥不小的挑战。为此,一到新疆,他便详细了解克拉玛依市教育各种文件材料,认真学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翻阅小学所有的教材和教师用书等,倒逼自己主动学习钻研和思考,不断挑战自我、激发潜能,尽快适应新角色,发挥好教研员的专业指导作用。
李琥(左三)
援疆以来,李琥参与组织了多场市级教研活动,主持的上海名师领航四地小学道法联合教研活动,线上参与人数达到7000多人;参与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指导工作,并前往克区、独山子区、乌尔禾区等基层学校听课调研,为克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一线学校教育教学建言献策。此外,他还受邀担任自治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暨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展示交流活动评委、2025年克拉玛依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检测命题组组长,并成立了中小学思政名师工作室,发挥好上海援疆教师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依托上海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本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在他的积极牵线下,上海市虹桥中学与克拉玛依三中开展冬日送温暖结对活动,用温情与关爱链接起沪克两地的学子。
十年前曾赴海南三亚支教,如今再次踏上万里之遥的援疆之途,驱使着李琥不断前行的,是“追求”二字。“援疆不仅是责任和使命,更是教育智慧的传递和融合。当我踏上新疆这块沃土时,我的内心汹涌澎湃,感觉整个生命也燃起来了,我会牢记责任和使命,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援疆工作。”李琥说。
资料来源于区教育局
撰稿:何郁柠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来源: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