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兰州大学:多维赋能绘就崆峒乡村振兴新画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0 23:10 1

摘要:为了给当地春耕生产注入科技动能,兰州大学向峡门乡捐赠了总价值30余万元的现代化农用机械及优质农作物种子,助力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保障群众增产增收。活动中捐赠的农资包括农用拖拉机、播种机、覆膜机等农机设备,以及4吨玉米、青贮饲料和拉巴豆等高产抗病良种,可惠及

春到峡门,生机盎然。3月25日下午,峡门乡政府院内,一场农资捐赠活动热闹进行。

为了给当地春耕生产注入科技动能,兰州大学向峡门乡捐赠了总价值30余万元的现代化农用机械及优质农作物种子,助力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保障群众增产增收。活动中捐赠的农资包括农用拖拉机、播种机、覆膜机等农机设备,以及4吨玉米、青贮饲料和拉巴豆等高产抗病良种,可惠及6个村、210户重点帮扶家庭。

此次帮扶系列活动是兰州大学自开展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对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持续强化产业帮扶的又一义举。

自脱贫攻坚胜利以来,兰州大学充分发挥教育、医疗、科技和人才优势,以“兴业振产、重教扶智、协医促健”为主要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深挖汇集学校资源优势,用心用情为当地群众干成了一批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

在白家山村安置点,一幅900余平方米的“和美乡村”主题墙绘成为青山间的亮丽风景。兰州大学艺术学院32名师生历时10天,以乡村振兴“八大美丽”为蓝本,将国家政策、地域文化与艺术创作相融合,让30面白墙变身“会说话”的文明画卷。

“从前村里设计民宿、蜂蜜包装都靠兰大老师,如今家门口的墙画又为娃娃们种下美育的种子。”村民马小军的感慨道出了艺术赋能乡村的深层价值。

去年峡门乡的秋播现场,“兰大211”小麦籽种成为农户争相领取的增收致富“金钥匙”。“产量高、抗病害,咱就认‘兰大牌’!”捧着沉甸甸的麦种,村民们脸上绽放笑容。

这款由兰州大学研发的抗旱高产良种,已在平凉推广种植超60万亩,助农增产超3万吨、增收超9000万元。同步推进的还有玉米-拉巴豆间作千亩示范项目、600亩中药材试种基地,赋能当地红牛养殖产业提质增效及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另有科技小院专家长期扎根田间、倾情帮扶,为种养殖增产优产坚定底气、保驾护航。

“专家到家门口看病,我这老腿疼有救了!”在峡门乡卫生院,村民吴保婵接过免费药品时眼眶湿润。这是去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医疗专家赴崆峒区峡门乡开展健康帮扶工作的一个片段。

去年以来,兰州大学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办公室与附属医院协同联动,组织邀请第一、第二医院多科室26名专家3次赴崆峒区卫健局、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峡门乡卫生院开展义诊送药、基层业务骨干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业务交流等工作;着力构建院地联动、人员互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合作机制,推动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兰大二院医疗联合体建设挂牌单位,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有效下沉。

“化学原来这么酷!”峡门中学的孩子们在“大象牙膏”“紫甘蓝变色”实验中惊呼连连。兰州大学教育帮扶的开展也在不断孕育崆峒区人才振兴的新动能。

去年以来,兰州大学组织开展多期峡门乡基础教育骨干赴兰大附校跟岗研修及送教下乡活动,2期峡门学子暑期科技夏令营活动;组织百余名师生开展科普实验、励志讲座10余场,惠及学生2000余人次;强化与教育部有关司局沟通对接,为16名乡村教师争取到进京培训机遇,拓宽了教学能力提升通道。

同步推进的还有文旅规划、基层治理研究等7个科研项目,让高校智慧深度融入乡村发展。此外,兰州大学还多方筹措资金,向关梁小学全体学生在去年严冬来临之际送去御寒羽绒服,切实以小行动点亮大爱心。

从墙绘泼墨到麦浪飘香,从诊室暖心到课堂燃梦,兰州大学正以“党建+”为引领,以“兰大所能”精准对接“崆峒所需”,书写着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数据显示,该校已累计向崆峒区投入帮扶力量超万余人次,开展重点项目20余项,相关工作经验已4次入选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开展帮扶,不仅是深化校地深厚情谊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我校心贴群众、倾情帮扶的重要实践。我们将保持热情不减、激情不退、力度不降,进一步挖掘学校优势,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努力在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中再立新功、再创新业。”兰州大学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办公室主任王笳舟的话语,道出了这场校地“双向奔赴”的初心与决心。(记者 梁璐)

来源:平凉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