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人情味已死透,村三代不再念旧情,这代人怎么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6 09:33 3

摘要:那时谁家盖房子,妇女们帮着烧火做饭,男人们扛木头砌砖墙,完工时主家拎出自酿米酒,记账的会计在红纸上记满帮工的名字。

老张捧着父亲的骨灰盒站在村口时,村里只剩三户人家的烟囱还在冒烟。

去年冬天县里推行殡葬改革,要求一律火化。

他连抬棺的人都凑不齐,最后是县城殡仪馆的面包车把老人送回来的。

三十年前村里办白事,光抬棺的壮劳力就能站满半条田埂。

湘南罗霄山脉的这个村庄,户籍本上还登记着四百多人,实际常住的不足五十。

五十年代出生的老人至今记得生产队时期,全村人挤在晒谷场分粮的场景。

那时谁家盖房子,妇女们帮着烧火做饭,男人们扛木头砌砖墙,完工时主家拎出自酿米酒,记账的会计在红纸上记满帮工的名字。

九十年代打工潮席卷村庄时,第一批去广东的年轻人带回了现金和商品房的概念。

老李家的三层小楼是2008年建的,施工队全从县城请来,每天工钱现结。

他家堂屋墙上还挂着发黄的换工账本,最后一笔记录停留在1995年。

现在村里新盖的房子都装着指纹锁,院墙比人还高。

民政局2022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火葬率较十年前提高26个百分点。

在浙江某县,骨灰堂的格子间取代了祖坟山,电子祭扫APP下载量是纸钱销量的三倍。

村里王会计说,现在年轻人回来办手续,连自家田埂朝哪边开都认不清。

县城中学的李老师教过村里三代人。

她抽屉里存着2003届的毕业照,那时候全班孩子都住在村里。

现在带的班级,四十五个学生里只有五个还跟着爷爷奶奶住乡下。

有个学生指着课本上的稻穗问:"老师,这就是里说的有机大米吗?"

去年村里土地确权时出了件怪事。两户人家为三分地的界限吵到村委会,调出档案才发现争议地块是他们的太爷爷在1952年互换的。七十岁的村支书翻出泛黄的土地证,年轻人却掏出手机要查卫星地图。最后是县里测绘队用GPS重新划的线。

镇上的农商行柜台最近总排长队。来办社保卡迁移的年轻人互相打量,偶尔有人试探着问:"你也是杨柳村的?"有个染黄头发的小伙子愣了半天才想起来,对面那个穿西装的是他堂叔家的儿子,上次见面还是二十年前的满月酒。

村里最年轻的党员小周在省城做房产中介。他去年把父母接走后,老宅以每年两千块的价格租给了养鸡场。村委会统计闲置房屋时发现,超过六成的房主联系方式已经是空号。那些铁门上的挂锁,有些锈得连钥匙都插不进去了。

县殡仪馆的老刘记得,十年前来火化的农村老人大多穿着手缝的寿衣,现在基本都是子女从网上买的现成套装。上个月有户人家连骨灰盒都没要,捧着可降解的环保袋就回去了。他说现在最忙的是刻碑的作坊,订单排到三个月后。

农业局的张科长下乡调研时遇到件趣事。几个老人围着无人机播种机看稀奇,旁边玩手机游戏的孙子头都不抬。老人念叨着"祖坟冒青烟",孩子却追问"5G信号什么时候全覆盖"。田埂上新立的牌子上写着"高标准农田",落款是某农业科技公司。

村里最后的小卖部去年改成了快递驿站。货架上摆的不再是酱油火柴,而是等着被取走的网购包裹。老板娘说现在最畅销的是自热火锅,连九十岁的吴老太都学会用拼多多买老花镜。她柜台下面压着张1998年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还写着"煤油、盐巴"。

镇中学的退休教师老陈翻出本泛黄的作文本。1987年学生写的《我的家乡》里满是插秧打谷的细节,去年征文比赛获奖的作文题目叫《高铁开进我家乡》。他书房墙上挂着幅字,是二十年前学生送的"桃李满天下",落款的孩子现在定居在加拿大。

村庄西头的老槐树下,几个晒太阳的老人正在算账。种了一辈子地的老赵说,现在每亩地流转租金够买三百斤大米,正好是他年轻时忙活半年的收成。风吹过空荡荡的晒谷场,新装的太阳能路灯突然亮起来,照得那些磨盘大的石磙子像一个个句号。

来源:9952-g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