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8日,缅甸科技部与缅甸稻米联合会(MRF)在仰光工商总会联合举办"MRF IMMERSION DAY 2025"研讨会。
缅甸推动大米出口标准化:采用公斤制并提升质量检测技术
--2025仰光稻米产业研讨会聚焦国际计量与科技创新
2025年3月8日,缅甸科技部与缅甸稻米联合会(MRF)在仰光工商总会联合举办"MRF IMMERSION DAY 2025"研讨会。
此次活动围绕稻米质量精准测量、人工智能应用及太阳能推广三大主题展开,标志着缅甸大米产业向国际标准与科技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缅甸宣布将全面采用国际单位制(SI Unit)中的公斤(kg)作为大米出口计量标准,取代原有的"缅升""缅萝"等传统单位。
缅甸科技部副部长•昂泽亚博士强调,此举旨在解决因计量差异导致的国际贸易纠纷,并通过圆桌会议推动质量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
缅甸精密测量技术部主任•玛拉温博士系统演示了SI单位在大米贸易中的应用规范,生物技术研究部负责人埃埃凯博士则提出基因改良增产方案。
现场还展示了Azule Global公司的新型智能称重设备,其误差率低于0.01%。
缅甸数字经济协会(MDEA)与PHI公司联合提出"AI+物联网"解决方案:
①种植端:部署土壤传感器实现精准施肥,预计节水30% ;
②加工端: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碾米破损率;
③物流端:区块链技术全程溯源。
缅甸稻米联合会现场与RJE Myanmar、Grand Royal Group等7家太阳能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2025年内完成以下几个目标:
①为11家碾米厂安装15兆瓦光伏系统;
②建造东南亚首座太阳能恒温仓储中心;
③推广离网式太阳能灌溉设备。
缅甸稻米联合会主席耶敏昂宣布,2025年大米出口目标为300万吨,较2024年增长8.7%。
分析认为,标准化改革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下,缅甸有望在2026年超越柬埔寨成为东盟第三大大米出口国。
来源:缅语学习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