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主要领导提拔公示期,“三件蠢事”千万不要再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6 09:06 1

摘要:一听单位主要领导提拔了,有人以为“他终于要走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于是行为松懈、说话随意,甚至开始搞些小动作——这简直是自毁前程!

俗话说,“人走茶凉是大忌,火上浇油更愚蠢”。

一听单位主要领导提拔了,有人以为“他终于要走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于是行为松懈、说话随意,甚至开始搞些小动作——这简直是自毁前程!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真正聪明的人,在这个期间反而更加谨慎、更加低调。

他们清楚,越是变动前夕,越是考验一个人的格局和定力。

为了让大家少踩坑、不走偏,我特别提醒下面这“三件事”,千万千万不要再继续干了!

单位主要领导要走了,有些人自认为这时候他交代的事都是“过渡活”,干好干坏没人管,于是就敷衍应付,结果吃了亏。

有位市局朋友小A,他的经历就教训深刻。

五年前,小A单位主要领导马上要提拔了,临走前,让小A整理一份全年的项目总结。

小A当时就想:“整理全年项目总结至少要加班加点捣鼓3天,那个时候领导都走了,自己整理的再好,有啥用?”

于是他就把去年的模板拿来,数据也没改,只是改了一下年份,连落款时间还是去年的,就草草发给了单位主要领导。

没想到,这份项目总结根本就不是老领导要的,而是新领导想尽快熟悉工作要的。

拿到这份项目总结后,新领导一下子火冒三丈,很是反感,来到单位第一天,就开会强调工作要细致、严谨,杜绝敷衍应付。

因为这件事,小A给新领导第一印象极坏,直接被“边缘化”,当年原本很有希望的提拔,最后也泡了汤。

从那以后,我们几个朋友无论谁单位主要领导提拔,小A总会提醒老领导交代的事千万别马虎敷衍,都会把自己的教训说一遍。

单位主要领导提拔公示期,还有一个“坑”千万不要踩,那就是“传闲话”。

公示一出,有些人自认为消息灵通,想在人前显摆,一会儿给这个说:“我听说新领导是上面派来的,关系很硬”;

一会儿给那个爆料:“他之前在XX单位待过,据说跟老同事闹得不愉快”;

更有甚者,连新领导家里有几套房,孩子在哪里上学都在人前八卦一番。

殊不知,你的这些“闲话”,都会跑到新领导耳朵里。

曾国藩曾说:“常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

这些人的特点就是:喜欢搬弄是非、传播流言蜚语、制造矛盾纠纷的人。

这种人,没有哪个领导会喜欢。自然,新领导也不会信任这样的人,更不会重用这样的人。

老B单位主要领导提拔公示,他一打听新来的书记是自己老家的,听说这个人在当乡镇长时经常与乡镇党委书记“干仗”。他就把这个没有核实的事,当段子在办公室传播开去,讲得眉飞色舞,吐沫子乱溅。

结果,新领导刚上任,就把老B从核心业务科室调到了冷门科室。

明眼人都知道是咋回事。老B还觉得没什么,结果年底调整,其他同资历的老同志都往前进了一步,唯独老B一动没动。

时候,与他关系不错的办公室主任提醒他,以后千万别再随便说领导闲话了。这个时候老B才后悔,但为时已晚。

体制内最忌讳“背后论人非”,尤其是对还没上任的新领导。这个时候,聪明人怎么做,四个字:“只听不说”!

单位主要领导调整,找机会接近新领导本无可厚非。但很多人之所以犯错,在一个“急”字。

有的单位老领导还没走,一听说调整,就开始着急“找下一家”,甚至公开向可能接任的人选示好、表忠心,这种急于站队的行为,其实非常危险。

为何?

一方面,老领导还没走,你就急着“跳船”,会让他觉得你忠诚度不够,甚至寒心;

另一方面,就算新领导上来了,也未必喜欢这种见风使舵的人。

原来我就遇到过类似的事。当时我们县公示了新县长,有个重点乡镇副镇长就想提前“讨好”,于是托了三四个关系,终于约到新县长吃饭。

在饭桌上,这位副镇长吐沫横飞地说自己手里有多少资源,能帮新县长“打开局面”,还拍着胸脯保证:“您上任后,我一个响应您的政策。”

结果新县长当场没说什么,事后给身边人说:“这个副镇长,心思太多,不踏实。”

这位副镇长本来想借着公示期“弯道超车”,结果反倒让新领导觉得他“急于求成、作风不正”,不仅没提拔重用,还把他调离到偏远乡镇。

所以,领导提拔公示期,如果上赶着接近新领导,急着往上凑,反而“心急吃不上热豆腐”,给人留下动机不纯、“势利”“不可靠”的坏印象。

结束语:主要领导提拔公示期,是一个微妙的“权力过渡期”,也是一个考验一个人职业素养的关键阶段。越是变动的时候,越要沉得住气、稳得住局。不要再拖延工作、不要再传闲话、不要再急于站队。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同时得罪新老领导,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希望大家都能稳住心态,踏实做事,安全、聪明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来源:讲话稿来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