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乐事薯片含致癌添加剂#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消费者对零食安全的新一轮恐慌。事件的导火索是媒体曝光乐事薯片中含有抗氧化剂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部分医师称其“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增加患癌风险”。然而,这场争议究竟是科学警示,还是流量时代的“毒性狂欢”?
近日,#乐事薯片含致癌添加剂#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消费者对零食安全的新一轮恐慌。事件的导火索是媒体曝光乐事薯片中含有抗氧化剂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部分医师称其“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增加患癌风险”。然而,这场争议究竟是科学警示,还是流量时代的“毒性狂欢”?
TBHQ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油溶性抗氧化剂,广泛用于薯片、辣条、方便面等高油脂食品中,可抑制油脂氧化酸败,延长保质期。根据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TBHQ在膨化食品中的最大添加量为0.2克/千克油脂,这一标准与欧美一致,但日本则明令禁用。争议的根源在于国际标准的差异,以及公众对“人工合成添加剂”的天然抵触。
脱离剂量谈毒性,是此次事件被诟病的核心。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卫组织(WHO)联合专家组(JECFA)设定TBHQ的每日安全摄入量(ADI)为0.7毫克/公斤体重。以75公斤成年人为例,每天摄入超过52.5毫克才可能构成风险。假设乐事薯片按国标上限添加,一包75克薯片含15毫克TBHQ,需日食3.5包才能超标。若网传“5克致死”成立,则需一天吃300多包——远超生理极限。
日本禁用TBHQ的决策常被用来佐证其“危险性”,但这一标准背后可能涉及多重考量。例如,日本市场更倾向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以满足消费者对“清洁标签”的偏好。而美国FDA和中国均基于安全性评估允许使用,世界卫生组织也未将其列为致癌物。专家指出,标准差异或与贸易保护、技术壁垒相关,而非单纯的安全性问题。
即便TBHQ争议被澄清,薯片的健康风险仍不容忽视。高温油炸产生的丙烯酰胺(2A类致癌物)曾被检出超标欧盟基准值,中国虽无强制标准,但敏感人群需警惕。此外,高油高盐的配方对心血管的长期影响,远比添加剂更值得关注。
乐事客服反复强调“符合国标”,但合规不等于鼓励无节制食用。食品安全的核心在于科学认知与均衡饮食。与其焦虑添加剂,不如将薯片视为偶尔的“快乐放纵”,而非日常零食。
这场风波折射出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深度焦虑,也暴露了信息传播中的“剂量缺失”。在流量与科学的博弈中,消费者需擦亮双眼,企业更应以透明沟通重建信任——毕竟,真正的“定时炸弹”或许不是TBHQ,而是对风险的盲目恐惧与选择性忽视。
来源:小蒋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