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向赋能,将两条不同的村落互补联动发展共同致富,这种创新实践已在珠海斗门实现。3月30日,一场独具魅力的长桌宴活动在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斗门村和深潭村举行。此次活动秉持 “双向赋能、联动共富” 的理念,生动展现了斗门镇的乡村振兴和 “百千万工程”。
双向赋能,将两条不同的村落互补联动发展共同致富,这种创新实践已在珠海斗门实现。3月30日,一场独具魅力的长桌宴活动在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斗门村和深潭村举行。此次活动秉持 “双向赋能、联动共富” 的理念,生动展现了斗门镇的乡村振兴和 “百千万工程”。
长桌宴 长
桌宴呈现“斗门一家菜”
30日上午,天气骤冷但现场热闹非凡。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村民踊跃参与。手工体验区里,非遗狮头扎工艺吸引众人目光,细腻的制作工艺与独特的造型设计,让大家深切领略到非遗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春种体验环节,人们亲身参与农事劳作,在田间地头感受播种的希望与劳动的乐趣。
长桌宴作为活动的核心环节,更是备受瞩目。餐桌上摆满了极具当地特色的美味佳肴,叉烧色泽红亮,肉质鲜嫩多汁,甜咸交织的独特风味令人回味无穷;清蒸鲈鱼保持了鱼肉的原汁原味,鲜嫩爽滑的口感让人赞不绝口;蒸黄沙蚬带着浓郁的水乡气息,原汁原味的鲜美滋味让人唇齿留香;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虾米糍猪肠糍,软糯的外皮包裹着丰富馅料,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地道的乡村味道,构成了独具特色的 “斗门一家菜” 美食长桌盛宴。村民和游客们围坐长桌,共享美食,在品尝美味的同时,热烈交流乡村发展的美好愿景,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欢乐氛围。
本地美食
此外,醒狮表演、川剧变脸、大圣归来木偶戏以及粤剧表演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将活动氛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传统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欢呼。卖货郎互动环节别出心裁,充满生活气息,为活动增添了别样的烟火味道。
双向联动共谋共赢发展
此次斗门深潭长桌宴活动,不仅是一场汇聚美食与文化的盛宴,更是斗门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实践。
据了解,在“百千万工程”稳步实施的进程中,斗门镇创新推出 “纵向协作村居结对” 工作模式,联动第一批百千万典型村和第二批百千万典型村,推动各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共富,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经验的交流分享以及产业的深度联动,构建起紧密的村庄协作生态网络,促使乡村发展模式从单纯的 “外部输血” 向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 “内部造血” 转变,逐步建立起可持续的长效 “造血机制”,为村民探寻出切实可行的致富新途径,全力打造乡村文旅发展的共赢格局。
下洲村作为第一批百千万典型村,在“百千万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创新“四方共建共享”模式,成功打造了斗门印象小镇等案例,带动了村民和村集体增收;斗门村作为第二批百千万典型村,通过农房风貌提升试点和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村集体产业配套不足,村民增收渠道单一,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
春种体验
“下洲村有印象小镇等文旅项目但缺乏地方举办长桌宴,深潭村有地方却缺乏文旅项目,双方相当于一拍即合。”斗门区斗门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洲村与斗门村的联合发展,好比“产业联姻”模式,带动双方的共同振兴。“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下洲村正用'运营赋能+产业共生'模式,把先发优势转化为区域共富的可持续引擎。”
据悉,未来斗门镇将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持续深化 “纵向协作村居结对” 模式,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助力更多村庄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实现美丽蝶变,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打造出农文旅发展共赢局面,吸引更多人关注斗门乡村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文、图|杨雪薇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