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5日9点36分,来自莲洲镇的84岁老人朱伯(化名),在家中突发脑梗死,表现为神志不清,半边肢体活动明显减弱。
84岁斗门阿伯,
家中突发脑卒中,
遵医五院火速开启抢救,
成功挽回生命!
这样的“生死营救”,
基本每天都在上演,
血管突发疾病抢救成功率
近年迎来明显提升。
近日,遵医五院顺利
通过国家级认证,
成为国家级“三级医院
卒中中心(建设)单位”。
抢救大脑
生死一线争分夺秒
25日9点36分,来自莲洲镇的84岁老人朱伯(化名),在家中突发脑梗死,表现为神志不清,半边肢体活动明显减弱。
其家人发现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患者随后被送往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以下简称“遵医五院”)救治。
争分夺秒,抢救大脑。朱伯抵达该院卒中中心后,仅用时10分钟,便完成一站式CT检查。
绿色通道立即开启,医生火速启动手术,为患者进行血管取栓治疗。一根细如头发般的导丝,将球囊送至狭窄或闭塞位置,让医生窥见了朱伯血管中的病变。
▲患者血管开通前后的CT影像
“病人不仅左侧大脑中动脉出现急性闭塞,颈部动脉还存在溃疡性斑块伴严重狭窄。”手术主刀医生、遵医五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岚彬告诉小斗。
该院卒中中心团队拥有多年临床经验,经过短暂商讨,决定首先开通远端血管,也就是颅内动脉的闭塞,及时恢复大脑供血,随后再处理颈动脉狭窄。
与时间赛跑,救人于生死一线。最终,手术成功,患者清醒并恢复意识。“经过医院卒中绿色通道,从起病到入院开通闭塞血管,全程仅用时2小时。”李岚彬介绍道。
据悉,脑卒中好发于三高人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发生后每分钟约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者将致残。
24小时待命,已成为遵医五院卒中中心的常态。其成功抢救的患者,年龄跨度下至27岁,上至103岁。每一次起死回生,都是卒中中心绿色通道高效运作的写照。
各科室紧密协作,
院前、院内急救无缝对接。
日前,遵医五院卒中中心
成功通过国家级认证。
认证成功
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22日,在“广东省卒中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上,遵医五院正式被授予国家级“三级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单位”称号。
这一称号代表国内三级医疗机构脑血管病诊疗水平的高级专业标准,标志着该院卒中中心建设进入国家脑血管病防治领域先进行列,在急诊绿色通道、卒中单元建设和多学科联合规范诊疗脑卒中等方面均达全国先进水平。
作为珠海西区首个三甲医院,遵医五院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于2019年成立卒中中心,打造了一支由神经内科、全科医学科、急诊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医学影像科、超声科等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救治团队。
团队致力于探索更快、更高效的卒中救治绿色通道,从120院前急救接诊到入院、检查、治疗,各科室紧密协作,不断加强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对接,缩短脑卒中急救DNT时间(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时间),通过多种治疗手段有效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该院卒中中心取得了快速的进步:颅内外动脉支架、动脉机械取栓等神经介入治疗稳步推进;现有双源CT、3.0MR等高端影像设备,可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绿色通道运行畅通无阻;用血管超声为患者进行头颈部血管检查,每年筛查病例数超过4000人次;抢救成功率较前明显提高。
此外,今年6月,遵医五院牵头成立了斗门区卒中救治管理质控中心,对辖区内医共体卒中救治单元制定工作制度、流程,统一质控标准,实行同质化管理,并通过医联体对乡镇卫生院疑难病例进行远程视频及现场联合诊治。
“斗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卒中救治单元建设已实现五镇一街全覆盖。遵医五院将继续做好上下联动、转诊分诊,进一步统一标准并规范流程,让广大卒中患者得到更有效救治。”遵医五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罗红波表示。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不断发展和进步,
只为更好守护患者。
医生再次提醒:
脑卒中是急症,
早期血管再通治疗尤为关键!
|文字:卢翔晖
本文来自【斗门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