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东风:笔耕不辍放歌人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04:16 1

摘要:革风先生书中所言的凤州,其实也就是宝鸡南部的凤县。谈及凤县,我并不陌生。自幼与父母就生活在那里,在那读完小学,在宝鸡上完中学又在那里下乡、当兵到了外地。结束军旅生涯之后,又在那里的航天基地就职。虽然之后随单位搬进了省城,但凤县还有我的亲人,因此,革风先生书中谈

笔耕不辍放歌人生

——兼评张革风先生新书《凤州漫记》
文/秦东风

上图为张革风(笔名曲歌)《凤州漫记》一书的封面。

上图左为张革风在镇安《陕西日报》通联会上获得的“特别铭记奖证书和报社发的报道(图右一为张革风)。

在镇安《陕西日报》2016年通联会上,张革风(笔名曲歌)先生将其新作《凤州漫记》赠与我一本,信手翻看其中几篇,竟然有了相见恨晚、爱不释手之感。

革风先生书中所言的凤州,其实也就是宝鸡南部的凤县。谈及凤县,我并不陌生。自幼与父母就生活在那里,在那读完小学,在宝鸡上完中学又在那里下乡、当兵到了外地。结束军旅生涯之后,又在那里的航天基地就职。虽然之后随单位搬进了省城,但凤县还有我的亲人,因此,革风先生书中谈及的人或事多少都有些目睹耳闻。

说实话,知道革风先生是从他的文章开始的,那时自己也时常写些“小豆腐块”聊以自慰,不断拜读革风先生的作品后,便有了“讨教”之冲动,只是一直未曾谋面,直至那年《陕西日报》在神木开通联会,我才见到革风先生本人,只是比想象中的先生要沧桑了一些。

革风先生着实不易,从工厂的“笔杆子”,走到了县新闻宣传部门,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写者,发展为今天著述颇丰的作家、杂家,许多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宝鸡日报》等国家、省市级报纸副刊及新华等出版社出版的散文作品集。翻看手头这本《凤州漫记》中的篇什,不难看出革风先生的勤勉、睿智、博学,其深入生活之细腻,表达方式之老辣,作品之多,都是值得众多写者膜拜的,每个渴望有所建树、不愿让时光虚度者,都能从革风先生的拼搏之中受到启迪。

先生的《凤州漫记》以独到的视角,对自己深爱的那一片土地尽情放歌,向人们充分展示了水韵江南•七彩凤县的历史,昨天故事多多,今天风景如画,62篇作品既有历史掌故,人文传说、风土人情、名人轶事、也有对人生的感悟。读着读着,不得不由衷佩服革风先生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实际的功力。您看往往一个在别人眼里也许是毫不起眼的“小线索”,就能使他屡屡捕捉到“一条条鲜活的大鱼”。常年在基层工作的他朋友多、写作题材便多,由于人们仰慕他的为人处事,因而他的消息源就特别广泛,以至于许多大地方的“专业人士”都望尘莫及。

别人对先生这本书的评价,我不敢妄论。我读先生此书,着实读出了颇感惬意的“实”、“ 视”、“是”、“师”四个字来,为人老实,做事踏实,作风扎实,这些在先生的“品游凤州”、“凤椒传奇”、“双石铺记”、“双石铺工合”等篇什中都能够找到注脚。

而“视”,我以为可用视野开阔、独特来概括。写人、写事、抓住一点,把新闻的汁水彻底“榨干”,对于一件事、一个人多角度、全方位审视、用情,有心,注重群众的呼声,往往具有神来之笔。“羌声羌韵”、“魅力古道”、“毛泽东的一张签名照”、“凤州古今社火”便是佐证。先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澄清了人们的一些道听途说,用文字告诉人们“是”。“领导人英祝酒辞中的双石铺和英国人何克”、“老舍抗战诗中的双石铺”、“爱泼斯坦情系双石铺”、“凤州古今人物”中的传说也许人们并不陌生,但是时至今日,又有几人敢像先生那样明确地告诉人们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说先生的“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知识渊博为之“师”,我从先生的作品中的确品出了令人佩服的“师”字来。

先生今年六十有七,精神矍铄,让我想起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歌词,退了休,照理该享享清福了,但是先生偏不,他割舍不下他一直以来的爱好,因为他的爱好是在弘扬社会正能量,他的爱好是把真善美的东西放大给人们看,他的爱好是在用手中的笔不断告诫人们“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走” 。您说,这样的写者,岂有让人不佩服之理?(该文见2016年第10期《陕西日报通讯》。

附:张革风,笔名曲歌,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原为凤县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上世纪七十年代发表处女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等中省市报刊,入选新华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出版的文集,及陕西省文联《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著有散文集《山地风流》,童话集《少年奇遇记》,长篇小说《山地子孙》,散文集《凤州漫记》,《五十年追梦》,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被授予“宝鸡市优秀记者”、“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图为作者在镇安《陕西日报》2016年通联会上

作者简介:秦东风,出生于1958年,下过乡,当过兵,供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中国文明网特约评论员,陕西作协会员,大学兼职教师。自1979年至今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中国航天报,中国军工,当代陕西等报刊发表散文,言论,通讯等作品万余篇。多篇作品曾获全国省市各类奖项。有多篇作品收入书籍。该文原载2016年第10期《陕西日报通讯》。

来源:虚谷斋张革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