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隋朝是怎么被李渊灭亡的呢?在李渊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一位强有力的劲敌——窦建德,有人说若不是窦建德死了,李渊就没有资格称帝,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窦建德又是怎么死的呢?他是个怎样的人,使得百姓为他修庙纪念?
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使隋朝在历史的大荧幕前落下帷幕。说道隋朝,是它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一些耳熟能详的事件,如开凿大运河、创立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设置监察制等等领域的改革,不仅对唐朝乃至现在都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隋朝是怎么被李渊灭亡的呢?在李渊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一位强有力的劲敌——窦建德,有人说若不是窦建德死了,李渊就没有资格称帝,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窦建德又是怎么死的呢?他是个怎样的人,使得百姓为他修庙纪念?
身为隋朝人,却被隋朝屠了家门
隋朝漳南县人的窦建德为人处世相当受人爱戴,看到老乡由于贫困无法安葬家人,还在地里干活的窦建德,放下手边工作就去帮忙,仅仅是同乡人就做到这种地步,百姓无不夸赞。
隋炀帝时期,朝廷准备攻打高句丽,因为高句丽占据着边疆的政权,郡里在选人时选上了窦建德,窦建德成为了二百人长。
与窦建德同乡的孙安祖因为水灾把家给冲走了,而自己的老婆孩子也因为没有食物饿死了,于是回到了县里。
县长看孙安祖也是个骁勇之人,就想把他选进队伍,可孙安祖或许没有心思,就以家徒四壁为理由拒绝了此事,县令得知勃然大怒,就要罚他。
孙安祖可不是好惹的人,眼见形势不对,争斗中就把县令给打死了。无处可去的他找到了窦建德,窦建德听了他的事就把他给收留下。此后孙安祖一直伴在窦建德左右。
恰逢山东饥荒,窦建德与孙安祖分析局势:如今天灾不断,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再加上上面频频发动战争,百姓连缓的时间都没有,个个十分疲软。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面还要我们出兵,这哪里容易打胜仗。于是俩人商量在湖沼那边隐匿起来,借机收集兵马,收留逃兵和没有去处的人,等待时机,准备干一番大事业。
当时漳南县频繁出没盗匪,所到之处一片狼藉,还会劫杀百姓,时局混乱,许是敬畏窦建德,不敢随意招惹,这些盗匪不曾在窦建德的家乡招惹。
郡县官府却不因窦建德是本地人感到自豪,而认为他和盗匪肯定有所勾结才会这样,于是把窦建德的家人抓起来杀光。
窦建德得知消息就如晴天霹雳般,郡县官府都不调查就把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他的头上,全家都因为他死去,朝廷有这样的官员,隋朝怎么会好,悲愤之情无法平息。
这时蓨县的高士达举兵造反,时常活动在清河郡一带,窦建德立刻就去投靠他。
转投叛军,后又自称为王
高士达看到窦建德前来投靠,随即重用他,命他为司兵。窦建德的队伍也逐渐扩大。
朝廷官员郭绚领命前来攻打高士达,高士达也正好利用这次机会让窦建德施展才能,于是命他为军司马,领兵前去较量。
窦建德自然十分珍惜这次的机会,与高士达商量对策,假计自己要背叛他,准备和郭绚订立盟约,而高仕达也露出风声证实,并且假装抓到他的妻子威胁。
二人一唱一和,郭绚就信了,毫无提防地前去与窦建德商量盟约,结果被窦建德轻而易举地攻下,郭绚侥幸逃走,最后还是被窦建德抓到并把他的首级献给了高士达,高士达看到后十分高兴,窦建德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此事刚平息,杨义臣又准备进攻他们的所在地高鸡泊,窦建德向高士达提议:此人在隋朝的将领里面属于数一数二的人物,是有真本事的人,对待他不可掉以轻心,并且他刚打了胜仗,队伍的气势处于高涨期。
所以打算自己出兵先跟他们周旋,磨掉他们的气势,使他们疲软。如此良策,高士达却不听取,打算自己出征作战。
初战就取得了小胜利,心情不错的他大摆宴席,窦建德看到此情景心中明白之后高士达会轻敌,果然不出五日,高士达被杨义臣斩杀,本来留给窦建德的兵马就少,此刻杨义臣继续带兵夺地,窦建德只得带兵逃走。
可高士达终究对窦建德有恩,于是窦建德趁杨义臣不备,又返回当时的战场,收拾好一众战士的遗体,又命令全体穿丧服为高士达举行葬礼。
如此有情有义之人,他的部下对他更加地忠诚,窦建德的为人品格也是他的队伍后期得以再次壮大。
大业十三年,窦建德自称长乐王。少了一个高士达又起来一个窦建德,朝廷怎会放手,于是派右翊卫将军薛世雄前去剿灭。
窦建德得到消息,让精兵藏在沼泽里,剩余守兵假装逃跑,不知情的薛世雄以为是窦建德畏惧他不敢打仗,却不知已落入圈套。
窦建德自然又打败了薛世雄部队,但薛世雄却带着残兵逃走了。过了一段时间窦建德得知了隋炀帝被杀,派使者前去哀悼。
王琮借机向窦建德表明投降之意,窦建德欣然接受,但他的部下却请求将此人煮死。窦建德却说这是一位难得有节操的人,命王琮为瀛州刺史。
事实证明,窦建德做的是对的,王琮归入他旗下后,占领了很多郡县,他的部下也不再说什么。
成也在于谏言,败也在于谏言
武德二年,窦建德跟大臣提议攻打宇文化及之事,为什么要攻打宇文化及?因为他就是杀害隋炀帝的逆贼,并且在魏县公然称帝。
虽然隋朝官员杀害了窦建德的家人,但他还是隋朝人,皇帝被逆臣贼子杀害,窦建德想要为国家报仇。
这时内史侍郎孔德绍说:“您现在深受百姓敬仰,隋朝官员也都想纳入您的部下,为您效劳,宇文化及既然是皇亲国庆,但做出这番大逆不道之事,怎会得民心呢?讨伐他是正确的”。
得到肯定的窦建德起兵前去讨伐,宇文化及敌不过窦建德,遂被他斩杀,连同当时策划的逆贼也跟宇文化及一并斩首。
有次赵州刺史等人曾突袭他所管辖的边境,却被窦建德捉住,窦建德便想杀了他们,担任国子祭酒的凌敬却站出来劝谏,听了凌敬的分析后窦建德同意放了他们。
可见窦建德对于属下的劝谏还是十分听取的,这也是很多人愿意为他出谋划策、为他所用的原因。
凡事有利就会有弊,窦建德在进攻幽州与罗艺对战时,接连的失利使窦建德步步后退,此时他的纳言宋正本出来来劝谏。
本来就心情不好,再加上听信了旁人对宋正本的坏话杀了这忠臣;这还不止他的大将王伏宝被人诬陷要反叛,窦建德就杀了他。慢慢地不再有人轻易直言劝谏,他也因为各种听信使得周围的忠臣惨死在他手下却不自知。
当秦王李世民要攻打王世充时,窦建德的中书舍人刘斌进谏说:“现在本就是李世民、王世充和我们三足鼎立的时期,若李世民攻打下了王世充,占据了他的地盘,咱们又离王世充的地盘近,唇亡齿寒,最后李世民也会攻打咱们的,不如联手王世充,最后打他轻而易举”。
窦建德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出兵帮助王世充。但李世民可是个强有力的对手,面对接连的失利,凌敬站出来支招。
原本窦建德打算听从凌敬的建议,但是已被王世充受贿的部下却纷纷出来说凌敬不会打仗,干扰了窦建德,于是他决定继续前进。
窦建德不会想到,他的这一决定却让他陷入了绝境。在与秦军交手中,窦建德被活捉,李世民看见被捉的窦建德只得叹气地说:“这场战争本就和你不相干,你为何参与!”最后秦王把窦建德押回京城,在长安市场中斩首示众。
若不是窦建德参与别人的战争,他不死,隋朝灭亡,民心所向,他可是极有可能成为开国皇帝的,奈何命运之轮不会一直向他伸手,而他对谏言的判断直接导致他最终走向灭亡。
来源:纵古贯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