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枯树;而听讼斯在,即周邵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nǎng)时,将虫响悲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
《在狱咏蝉·并序》
唐代·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枯树;而听讼斯在,即周邵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nǎng)时,将虫响悲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毛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mò)。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huì)蛄(gū)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 释】
※曩时:前时。
※将:抑或。
※徽纆(mò):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蟪(huì)蛄(gū):一种比较小型的蝉。
※缀诗:成诗。
※西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白头:这里指诗人自己。
※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译 文】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是受案听讼的公堂,那里有数株古槐树。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但听讼公堂在此,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秋蝉鸣唱,发出轻幽的声息,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所以,它的清廉俭信,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它蜕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等待时令而来,遵循自然规律;适应季节变化,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有眼就瞪得大大的,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在高树上临风吟唱,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我的处境困忧,遭难被囚,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像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听到蝉鸣的声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触景生情,感受很深,写成一诗,赠送给各位知己。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同情我像微小秋蝉般的飘零境遇,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这不算为正式文章,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
【作品简析】
《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历史典故】
【顾庭槐而叹】
殷仲文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他曾在桓玄面前展示其妙谀之才,被传为佳话。后来,殷仲文投靠刘裕,但因傲慢遭东阳何无忌诋毁,最终被刘裕以参与谋反为借口杀害。在《世说新语》中记载,桓玄败后,殷仲文心情复杂,不似往日。有一次在大司马府厅前的一棵老槐树下,他看着槐树良久,然后叹息道:“槐树婆娑,无复生意!”殷仲文是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悲凉情绪。
【召伯甘棠】
召(shào)公,名姬奭(shì),又称召(shào)伯,也称召康公、召公。召伯是周文王姬昌的庶子,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的异母兄弟。周武王灭掉商纣王以后,把召公封在北燕,是后来燕国的始祖。
他先辅佐父兄消灭了商纣,建立了周朝,继之又辅佐成王姬诵和康王姬钊,创建了"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盛世",为周朝打下了延续八百二十五年的坚实基础。
他支持周公摄政当国,支持周公平定叛乱。是周朝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成康之治"的形成离不开他的功劳。
他经常到民间乡邑巡行,并且在棠树之下裁决狱讼、处理政事,而处理结果常常使公侯伯爵信服、庶民百姓满意。人们为纪念其勤政爱民、清廉听政的事迹,表示对他的爱戴和怀念,而不愿砍伐他曾坐于其下办公和休憩的甘棠树,并且歌之咏之: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来源:子木清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