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废”的背后是什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6 05:09 1

摘要: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窝囊废”都能让观众喜欢。想在这个赛道“出圈”,把握好两点很重要:一是长相不能“太磕碜”,最好是清秀有余,看起来越没有攻击力越好,比如雷佳音,臊眉耷眼,眼角和嘴角都往下垂,加上圆乎乎的脸型,软乎乎的身材,相当虐的头身比,即便实际上有一米八四,

同一位影迷爱好者侃聊“窝囊系”的流行,笔者认为和曾经红极一时的霸总人设可谓两个极端。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窝囊废”都能让观众喜欢。想在这个赛道“出圈”,把握好两点很重要:一是长相不能“太磕碜”,最好是清秀有余,看起来越没有攻击力越好,比如雷佳音,臊眉耷眼,眼角和嘴角都往下垂,加上圆乎乎的脸型,软乎乎的身材,相当虐的头身比,即便实际上有一米八四,但看起来就像面团一样,任人揉捏。

雷佳音写真照▲

再看白客,双目内收、眼角耷拉,厚厚的嘴唇也向下垂着,只有一对眉毛还提示着一丝傲骨,给人一种“这世界我不想要,你们别来欺负我”的可怜样。正如白客的自我评价所言:“我肯定不算帅,但肯定是不丑的,还是在标致的范围之内,还是长得很中肯,对社会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威胁感。”

白客写真照▲

其次,“窝囊废”走红的核心魅力在于一种“为了跟你好好过日子不惜忍辱负重”的“委屈人夫感”。

“窝囊”只是表象,实际上真正吸引观众的是这类角色温柔贴心、顾家靠谱的性格内核。可以软弱哭泣,可以唠唠叨叨,但关键时刻要能“扛得起”。说到底,“窝囊”的底色不是无能、无知、忍让,而是尊重、克制、包容。

“窝囊”只是表象▲

曾记否?《繁花》里潇洒不羁、风光无限的“宝总”胡歌。

他在龙飞执导,黄佳编剧,胡歌、高圆圆、岳红、周野芒、金靖、甘昀宸主演的电影《走走停停》中,出演一名职场情场皆失意的落魄青年,被调侃为“成功闯入窝囊废男星赛道”。

电影《走走停停》▲

近几年,热播影视剧里不乏类似的人物形象,张艺谋执导,雷佳音主演的电影《第二十条》中理想和热血一再被现实击倒的中年检察官韩明,:孙墨龙执导,郭京飞、苗苗、高露、岳旸、高叶、冯晖主演视剧《我是余欢水》中为人处事低到了尘埃里却依然遭受命运玩弄的底层“小人物”余欢水,董润年执导,大鹏、白客主演影片《年会不能停!》中在职场食物链底端见风使舵摸爬滚打的卑微“打工人”马杰,都是深入人心的“窝囊废代表”。

影片《年会不能停!》▲

与以往冷面硬汉、酷拽帅哥、忧郁王子等类型主角相比:

这些“人生失意者”通常饱受生活毒打,能力资质平平,社会资源有限,上升前景渺茫,即便习惯了夹着尾巴做人,生活还是像一艘不停漏水的破船。这种贴合大多数普通人的艰辛处境,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情,而剥离了压迫感、说教感的“窝囊废”人设,也变得既接地气又很讨喜。

电影《第二十条》海报▲

细究起来,这股活跃于大荧幕的“窝囊废”风潮,更像是一种社会现象的直观反映。

一段时间以来,“窝囊废文学”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生活本想将我嚼烂,结果发现我入口即化”,“惹到我就算你踢到棉花了”,“你给我等着,过两天我就忘了”…… 流行于年轻人之间的这种看似发狠较劲、实则躺平认怂的话术,呈现出星爷喜剧的反差荒诞感,当中有对现实不满的小小反击,有向困境低头的无可奈何,有对传统强者和权力关系的戏谑解构,也有对单一成功标准和价值评判体系的拆解嘲讽。

电视剧《我是余欢水》▲

有人认为“窝囊废文学”是“阿Q精神”的当代体现,但其实,当下年轻人发出“窝囊废”式自嘲时,并不是单纯的精神胜利。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社会普遍存在的“成功焦虑”和“面子文化”的反思,希望以坦然接纳失败、从容面对窘迫的生活态度,宣泄情绪,纾解压力。

正如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所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喜欢发发感慨的这一代年轻人,大多既不窝囊更不是“废物”,只是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时,学会不再内耗、以退为进、笑对人生,又有何不可呢?

对社会普遍存在的成功焦虑▲

“惹到我,你算是踢到棉花啦”“你攻击我没有任何意义,我毫无还手之力”“你是不是给我脸了,我直接给你坐下”……

“窝囊废的调侃”在年轻人之间迅速流行起来。面对他人的挑衅,年轻人主打一个“不惹事,但怕事,你杠就你对”的态度。相比于之前“杠精”句句紧逼,得理不饶人,举起枪口对准别人的行为,如今的年轻人直接将枪口对准了自己。向自己开枪,这究竟是年轻人“摆烂”的借口,还是认清现实后进行的自我宣泄?

年轻人“摆烂”自己▲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究。“你敢惹我,那我就完了”“能给我说对不起吗?不行就算了”“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无忧无虑有什么区别?”……

所谓“窝囊废形象”,指的是以自嘲、幽默的方式表达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无奈时的一种心态。其效果更是让人有种“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不痛不痒,但却让人无言以对。“窝囊废文学”的爆火与某短视频平台博主李玉玲密不可分。一句“惹到我,你算是踢到棉花啦”加之其魔性的夹子音,瞬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网友们表示越听越上头,更是争相模仿起来。由此,众多年轻人加入了“窝囊废大军”。

短视频平台博主李玉玲▲

从几年前琼瑶式发泄的“发疯文学”,再到近年的“窝囊废文学”,年轻人似乎总在以一种特殊、甚至是无厘头的方式表达着自己。

有人认为这样窝囊的语句是年轻人为“摆烂”找的借口,是不思进取的表现。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窝囊废文学”之所以能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究其原因,是在压抑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精神压力宣泄的需求。显然,正常的方式已无法表达年轻人内心压抑已久的情绪。

有人认为这样窝囊的语句是年轻人为“摆烂”找的借口▲

确实如此,如今的社会仿佛陷入了“卷”的漩涡,我们深知要有自己的节奏,不能被他人影响,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面对他人的“卷”,我们总是乱了阵脚,被社会的洪流裹挟着前进。“卷也卷不起,躺也躺不平”成了无数年轻人的现状。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人的精神压力不言而喻。压力就像倒入杯中的水,如若一味倒入,总有溢出水杯的一天。而“窝囊废文学”的出现恰恰是给了年轻人一个“将杯中多余之水倒出”的机会。

被社会的洪流裹挟着前进▲

“窝囊废”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而如今却成了年轻人口中主动想成为的角色。

但值得一提的是,“窝囊”是一种态度,却不是一种行为,是年轻人在认清社会残酷的真实面目后清醒的自我认知。鲁迅曾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年轻人敢于直面社会的残酷,敢于正视平庸的人生,敢于自嘲,敢于宣泄,敢于承认自己不足与“窝囊”,更敢于在认清这一切后继续前行。这是一种宣泄,更是一种勇气!

更敢于在认清这一切后继续前行▲

当代作家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谈及苦难时说:“惩罚之地即锤炼之地,我曾不在这里,我也并不止于这里,我是途经这里,我在路上。”

面对外界带来的种种压力,“窝囊”只是暂时的宣泄与释放,我们只是途经这里,并非止于这里。“窝囊”过后,我们依然在路上。

我们依然在路上▲

《七律·窝囊废自嘲》——作者

半生潦倒似飘蓬,碌碌无为百事空。

梦逐青云终是幻,身羁浊世总成疯。

囊中羞涩羞亲友,镜里颜衰叹岁匆。

莫道此生多晦气,且将苦笑对秋风。

来源:鹰瞳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