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烫染的人要注意,若察觉身体3个不适,早查,别拿生命开玩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6 05:05 3

摘要:但你可能没意识到,这些看起来只是“美发”的小事,其实对身体可能会埋下不小的隐患。尤其是如果你经常接触染发剂、烫发药水,那身体出现一些异常时,真不能当作“小毛病”忽略掉。

头发是很多人形象的一部分,尤其是年轻人和爱美的中年朋友,烫染几乎成了“日常护理”的一环。染个发,换个心情;烫个卷,感觉人都精神了。

但你可能没意识到,这些看起来只是“美发”的小事,其实对身体可能会埋下不小的隐患。尤其是如果你经常接触染发剂、烫发药水,那身体出现一些异常时,真不能当作“小毛病”忽略掉。

不少人觉得染发就是“头皮颜色换一换”,顶多就是刺激一下头皮,洗一洗就没事了。可染发剂里头的成分并不简单。

很多染发产品里都含有一种叫对苯二胺(PPD)的化学物质,这是目前多数染发剂的主要着色成分。它虽然染色效果好,但对皮肤、呼吸道甚至免疫系统都有可能造成影响。

如果你是那种一年染三四次、每次还搭配烫发的人,身体某些地方开始出“信号”了,真得留意。尤其是这3种不适感,可能和你频繁烫染头发有关,早发现、早去查查,真的很有必要。

有些人染完头发后,开始频繁掉头发。不是那种正常的掉发,而是洗头一抓一大把,枕头上、地板上、衣服上都是头发。

这种掉发有时候不仅是头皮受刺激那么简单,更深层一点,可能是毛囊受到损伤,甚至是免疫系统产生了异常反应。

别觉得这个说法吓人,2024年一项发表在《JournalofDermatologyResearch》上的研究已经提示,长期使用含有PPD的染发剂,有可能诱发一种叫“接触性脱发”的免疫反应。

这种类型的脱发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甚至波及眉毛、睫毛

还有一种不适是呼吸系统的反应。有些人一进美发店就觉得嗓子干、鼻子堵、甚至有点喘不上气。

这并不只是店里“味道重”,而是染发剂和烫发药水中含有的甲醛氨气等刺激性气体,可能引发支气管过敏,甚至诱发哮喘。

尤其是儿童、孕妇和本身就有过敏体质的人,这些化学气体对他们的影响会更明显。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几年前就将甲醛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吸入有诱发鼻咽癌和白血病的风险。

有点让人警觉的是,一部分人烫染多年后,出现了皮肤长期瘙痒、红斑、脱皮等情况,去医院一查,发现是慢性皮炎甚至皮肤癌的早期表现。

皮肤癌听起来离普通人很遥远,但其实它和我们生活中长期接触的化学物质关系密切。

2025年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发布的最新临床指南明确指出,长期接触染发剂的从业者,其皮肤肿瘤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尤其是头皮、耳后、颈部这些和染发剂接触最多的位置。

并不是说所有染发烫发的人都会得病,但如果你身体出现这几种异常,一定要当回事:第一种是头皮莫名其妙地发痒、冒红点、总是掉皮屑,而且不是一两天的事,是一搞染发就反复发作。

第二种是呼吸道经常出毛病,动不动就鼻炎、咽炎,甚至觉得胸闷喘不上气第三种则是身体其他部位也开始出问题,比如皮肤变得特别敏感、一抹护肤品就刺痛,或者出现湿疹、红斑之类的异常反应

这三种不适,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某些化学物质已经在悄悄地影响你的免疫系统了。别看它们只是“外用”的东西,其实通过皮肤、呼吸道进入体内的量并不少。

尤其是染发剂这种东西,接触面积大、接触时间长,一旦反复使用,对身体的影响是“慢性渗透”的,时间一长,问题就“水滴石穿”了。

现在染发剂市场鱼龙混杂,有些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根本没经过严格检测,含有的有害成分远超安全标准。

2024年国家药监局就通报过一起染发剂违规添加事件,某品牌的染发膏里PPD浓度超标三倍,长期使用的风险不言而喻。很多人图便宜、图方便,结果反而把自己推向了健康的“灰色地带”。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些人因为年纪大了白发多了,就开始频繁染发遮盖白发。

这种用法比年轻人染发的频率还高,一两个月染一次,而且很多时候是自己在家操作,手套没戴好、药水残留在皮肤上的时间太久,这些都会增加身体吸收有害成分的几率。

针对这类人群,2025年最新发布的《中老年人用化妆品安全指南》中也特别提醒,染发剂的使用频率不应超过每两个月一次,且每次使用时间不应超过说明书规定,否则可能引发慢性的皮肤和系统性损伤。

头发的颜色并不是健康的全部,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年轻”、“精神”,可以通过更健康的方式去实现。适当的发型修剪、合理的饮食、良好的作息,都对头发的状态有帮助。

2025年上海营养研究所发布的调查指出,富含铁、锌、蛋白质的饮食,比如红肉、豆类、蛋类和坚果,对头发的生长和色素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这些“吃出来的营养”比染发剂更靠谱

如果真的很在意头发颜色,也不是非染不可,只是建议大家选择正规品牌、减少频率、做好防护。戴好手套、控制时间、染后彻底清洗,都是尽量减少刺激的好方法。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染发前一定要做皮肤敏感测试,别觉得麻烦,这一步可能帮你避开大麻烦。

说到底,烫染不是原罪,但别让它过度消耗身体的“健康余额”。如果身体已经开始亮红灯,那就别再一味追求“好看”,而忘了最重要的是“好活”。生命只有一份,别拿它做试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2025年染发剂相关皮肤病临床诊疗规范》[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5,58(04):289-294.
[2]王珊珊,刘磊,张丽.染发剂中对苯二胺的健康风险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4,34(09):1056-1060.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染发剂产品安全性监测年度报告(2024年)[R].国家药监局,2025.

来源:医学科普汇

相关推荐